home
search
病名咽鼓管異常開放症
【概述】

咽鼓管咽口正常處於關閉狀態,只在吞嚥、呵欠、張大口和擤鼻等動作時方作瞬息開放,進行鼓室內氣體交換。如咽口肌肉麻痺、萎縮,可使咽口經常處於開放狀態而產生症狀,稱為咽鼓管異常開放症。

【病因學】

1.咽鼓管咽口周圍軟組織缺損,瘢痕粘連、萎縮和肌肉麻痺等,常見者如萎縮性鼻炎、咽炎、放療後鼻咽粘膜萎縮和重症肌無力等。

2.精神因素  過度精神緊張,使肌肉處於強直收縮狀態。

【臨床表現】

1.低音耳鳴,與呼吸頻率同步,說話、張口、吞嚥時加重,躺平、彎腰低頭、緊閉口吸鼻時減輕,故患者不時作吸鼻動作,有時沉默不願說話。

2.自聽過強  聽別人說話不清,聽自已說話過響,因說話音直接經咽鼓管傳入中耳內所致。

3.檢查可見鼓膜混蟲,隨呼吸而出現內陷和外突的扇動狀態是其特點。

【診斷】

根據病史、體徵,診斷不難。不完全關閉和間歇出現症狀者較難診斷,可行聲導抗檢查,用力呼吸時可查出波浪形導抗圖。

【治療措施】

1.以往採用腐蝕、灼燒咽口粘膜使疤痕收縮,但療效不肯定,現很少採用。可用4比1的硼酸和水楊酸粉噴敷,或用30%三氯醋酸或5%石炭酸局部塗抹等。

2.用液體硅膠注射於咽口前唇粘膜下,在鼻咽鏡監視下進行,注射到使咽口縮窄至一半為止。

3.用激光燒灼前唇組織,使疤痕縮窄。

4.齶帆張肌腱鬆解術  病人仰臥垂頭,用開口器張口,用1%利多卡因作局部粘膜下浸潤及齶大孔神經阻滯麻醉,在軟硬齶交界處,於第八磨牙槽後內做小弧形切口,分離翼突,用鑿從其根產鑿斷,把外後側肌腱推移到翼突的內前方,使齶帆張肌鬆弛,用絲線將肌腱固定於該翼突後方,咽口即可放鬆而關閉。

5.功能障礙者,可用局部封閉和電針刺激治療(圖1)。

圖1  齶帆張肌肌腱鬆解術

(1)齶帆張肌肌腱正常解剖位置  (2)改道後肌腱位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