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耳源性腦積水
【概述】

患側竇血栓性靜脈炎之後,而引起腦靜脈循環障礙,表現為顱內壓增高。其特點為腦靜脈瘀脹,組織水腫。腦壓很高但腦室擴張,與一般性腦脊液增多腦室擴張的腦積水不同,故稱耳源性腦積水,亦稱耳源性顱內高壓症。耳源性腦積水有兩種,一是腦脊液增多腦室擴張的真性腦積水,一是側竇血栓性靜脈炎後遺的腦靜脈循環障礙性顱內高壓症,即假性腦積水。後者比較多見。

【病因學】

1.真性腦積水  顱內感染併發腦膜炎和腦膿腫後,因蛛網膜粘連或導水管阻塞,而引起腦脊液分泌增多或吸收減少,造成腦脊液增多,形成腦積水。

2.假性腦積水  側竇血栓性靜脈炎造成右側主導側竇或兩側側竇同時栓塞,引起腦靜脈瘀血水腫,皮層點狀出血,腦組織梗死軟化,腦壓驟升,但腦脊液不多,腦室不擴張,反而有壓縮變小現象,故為假性腦積水。側竇血栓性靜脈炎併發率為2.5%。

【臨床表現】

持續性頭痛、噁心、視力進行性減弱,甚至完全失明,有時可伴有眼外展肌麻痺等。

【診斷】

近期患過顱內併發症如側竇血栓靜脈炎,腰穿壓力高,有時眼底水腫,無占位性體徵,CT和MRI可排除顱內占位性病變。上矢狀竇靜脈造影顯示側竇有血栓形成。

【治療措施】

進行脫水治療,如用甘油口服,或用20%甘露醇250ml,每日2~3次靜脈滴注。每日或隔日進行腰穿,放出腦脊液30~50ml。如有進行性眼底水腫和視神經萎縮,為挽救視力,應及時採用顳肌下減壓術或側腦室引流術。如為真性腦積水病,應進行側腦室頸外靜脈吻合術,或進行椎管胸腔吻合術。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