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中毒性眩暈
【概述】

病毒細菌性感染,藥物、化學物質中毒,均可誘發眩暈。根據耳蝸和前庭損害早晚和輕重不同而表現各異,有的以眩暈為主,有的以耳鳴、耳聾為主。目前多見的是藥物中毒,如抗生素、利尿劑、抗癌類藥和其他鉛汞等重金屬,其中以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最多見,如鏈黴素、新黴素、卡那黴素和慶大黴素等造成的中毒,以硫酸鹽鏈黴素中毒最為嚴重,在國內約占前庭性損害的12%。因可干擾和破壞細胞蛋白合成,使前庭末梢和神經核破壞,甚至累及小腦和腦幹,故中毒輕重與用藥量多少不成正比,可能與個體易感性和腎功能好壞有一定關係。中毒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者在用藥當日或數日後即出現症狀。大多數為慢性中毒,常在用藥後2~4周內發生,即使停藥,症狀仍逐日嚴重,數日後可達高峰,如繼續用藥,則症狀發展更快,此期可歷經數年。

【臨床表現】

小兒症狀少而且輕,成人較重而且多見。常訴耳鳴、頭暈、噁心、嘔吐,如前庭中樞受累,則可出現視力模糊,有飛蚊症感,重者頭部運動時視物不清,頭部運動中止後視物即好轉。病人走路常出現頭位強直并向前方直線行走,稱為視覺識別障礙性眩暈(Dandy's syndrome)。如患者對藥物不敏感,可在大量用藥後始出現症狀,但症狀并非眩暈,而是醉酒樣不穩感。如為慢性中毒,因個體代償機能良好,雖兩側前庭功能完全喪失,而患者仍不自覺,經做前庭功能測驗,方知有嚴重功能破壞。兩側損害程度多不對稱,有時一側嚴重而另側可以正常,變溫試驗可出現優勢偏向。耳蝸前庭與聽力損害亦無直接聯繫,有時前庭嚴重損害而聽力可以正常。一般多有程度不等的感覺神經性耳聾。

【診斷】

有明顯藥物中毒史,一般診斷較易。

【治療措施】

臨床上應以預防為主,盡量不用或少量有毒性藥物,必須應用時可每週進行耳蝸前庭功能檢查以作監護,一旦發現功能損害,應及時停藥,并用神經營養藥、血管擴張劑、大劑量維生素A、B等藥物治療,一般不用鎮靜劑。BAL早期採用效果較好。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