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粘連性中耳炎
別名慢性卡他中耳炎、纖維性中耳炎
【概述】

又名慢性卡他或纖維性中耳炎。粘連多位於中鼓室後份,鼓膜變厚,與鼓岬粘連,聽骨可單個或完全被粘連在卵圓窗周圍,纖維組織將鐙骨和砧骨長腳一起包埋在卵圓窗上,卵圓窗可部分或完全被封閉。組織學檢查粘膜上皮下為堅實的纖維組織,其內可有鈣化或新骨形成,但比鼓室硬化少得多,兩者病理很難區別。聽骨亦可部分吸收,聽骨鏈中斷。Ojala(1953年)將粘連性中耳炎分為三期:(一)急性咽鼓管炎 咽鼓管阻塞,鼓室形成負壓,滲出液體。(二)滲出物機化 發生粘連,中耳乳突小房粘膜水腫,滲出物內含有膽固醇結晶,乳突小房充滿結締組織。(三)乳突小房含氣吸收 小房骨質吸收,咽鼓管早期水腫阻塞,後期可重新消腫通暢。MacNaughtan(1956年)認為急性中耳炎只採用抗生素治療而忽視了鼓膜引流,是引起鼓室粘連的主要原因。Buckingham(1969年)認為咽鼓管功能不良是發病的主要原因。

【臨床表現】

有中耳炎歷史,雙耳聽力減退,耳鳴,但眩暈很少見。鼓膜正常者較少,多呈肥肥厚,混濁,表面凹凸不平,光錐消失。動度受限,有時萎縮靡薄,有時瘢痕外有鈣化斑,內陷粘連,有時和鼓岬粘著一起好像大穿孔樣。傳導性耳聾,有時為混合型耳聾,因鼓膜嚴重粘連,聲阻抗檢查價值不大。乳突X片顯示乳突小房很少,混濁,有時可半規管影。

【診斷】

耳硬化病有家族史,傳導性聾無中耳炎史,鼓膜正常,聲順圖為As型,乳突X片乳突正常,咽鼓管道通暢。此病與鼓室硬化症不易區別,往往通過鼓室探查而確診。

【治療措施】

手術效果不佳,咽鼓管必須暢通,否則手術一定失敗。

採用耳內切口,酌情進行鼓室成形術,在顯微鏡下仔細將鼓膜與鼓岬處分離,勿撕破,分離後用硅膠薄膜或明膠海棉給以隔墊,勿使再粘連,局部可滴可的松溶解,半年後再進行二期手術,進行聽骨鏈成形,如膺復物代替或聽骨移植,亦可試行開窗術治療,總之療效不確切。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