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重症肌無力
【概述】

是一種橫紋肌神經肌肉接頭點處傳導障礙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肌肉易疲勞晨輕暮重、休息後減輕為特點。常累及眼外肌、咀嚼肌、吞嚥肌和呼吸肌。嚴重者球麻痺。

【診斷】

一、病史及症狀:

青少年和兒童多見,常以瞼下垂、復視、咀嚼吞嚥困難或四肢無力活動後加重而就醫。

二、體檢發現:

眼外肌麻痺、肢體肌耐力減弱,疲勞試驗陽性,對受累肌肉反覆作同一動作或連續叩擊某一反射,可見反應逐漸減弱或不能。

三、輔助檢查:

1.新斯的明試驗:以甲基硫酸新斯的明0.5~1mg肌注,肌力在0.5~1h內明顯改善時為陽性,可確診。為防止新斯的明的毒蕈鹼樣反應,需同時肌注阿托品0.5~1mg。

2.免疫功能檢查可有異常。

3.血清膽鹼酯酶、免疫球蛋白、乙酰膽鹼受體抗體效價測定升高。

4.胸部X線片或CT檢查可有胸腺腫大或腫瘤。

5.心電圖可異常。

6.電生理檢查:感應電持續刺激受累肌肉反應迅速消失。EMG:重複頻率刺激,低頻刺激有波幅遞減,高頻刺激有波幅遞增現象,如遞減超過起始波幅10%以上或遞增超過50%以上的為陽性。

四、鑒別:

需排除甲亢性肌病,多發性肌炎、格林-巴利綜合徵、週期性麻痺及癌性肌無力綜合徵。

【治療措施】

一、抗膽鹼酯酶類藥物,吡啶斯的明60~240mg/次,3~5次/d口服。

二、免疫抑制劑:

經膽鹼酯酶抑制劑治療無效者,根據免疫功能情況選用,口服強的松30~60mg次/d,持續3~5個月,或環磷酰胺200mg加入25%葡萄糖20ml中再加維生素B6100~200mg靜注,隔日一次,20次為一療程。

三、大劑量丙球靜滴:

100~200mg/kg,生理鹽水500ml稀釋後靜滴,每週1~2次。

四、血漿交換療法:

有條件的醫院可用,每次交換1000~1500ml,每週兩次。

五、內科治療無效合併有胸腺瘤者:

可行放療或切除腫瘤。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