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急性單純性咽炎
別名acute simple pharyngitis
【概述】

急性單純性咽炎(acute simple pharyngitis)為咽部粘膜及粘膜下組織的急性炎症。咽淋巴組織亦常被累及。炎症早期可局限於某一部分,隨病情進展常可涉及整個咽腔。

【病因學】

原發性炎症主要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非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流行性感冒桿菌及病毒均可致病。在嬰幼兒,常為某些急性傳染病如麻疹、猩紅熱、流感、風疹等的前驅症狀或併發症狀。在成人及較大兒童,常繼發於急性鼻炎、鼻竇炎及扁桃體炎。此病經飛沫傳染,食物或直接接觸亦可感染。以秋、冬、春三季為多見,當全身抵抗力減弱時,易患此病。

【病理改變】

咽粘膜充血腫脹,粘液腺分泌增多,有漿液滲出,故粘膜表面覆有一層稠厚粘液性分泌物。粘膜下血管及腺體周圍有粒性白細胞浸潤及淋巴細胞浸潤。咽部淋巴組織受累使淋巴濾泡腫大。

【臨床表現】

起病較急,常與急性鼻炎同時發生。初覺咽乾、瘙癢、微痛、灼熱感及異物感。重者伴有發熱、頭痛、食慾不振及全身不適。咽痛逐漸加重,影響吞嚥,不敢進食。炎症累及咽側束時,可發生劇烈的放射性耳痛及頸部疼痛,以致頭頸部活動受限。咽部檢查可見粘膜急性充血水腫,軟齶及懸雍垂腫脹明顯時,說話常呈鼻音。咽後淋巴濾泡及側束紅腫高起,頜下淋巴結腫大並有壓痛。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咽部檢查所見,此病易診斷。但應注意與急性傳染病的前驅症狀或併發症狀相區別,尤其是小兒更為重要。此外,尚需與血液病性咽峽炎相鑒別。此病情之輕重與多種因素有關,若為毒力強的細菌感染,其周圍血象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分類很高,其全身症狀表現嚴重。為明確致病菌,常採用咽拭子培養及細菌藥敏試驗,此病進行抗體測定及機體免疫功能測定亦非常重要。

【治療措施】

注意休息,多飲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根據病情適當治療,若發熱、咽痛,應及時採用物理降溫及藥物退熱措施,如溫水或75%酒精擦浴,頭部放置冰袋等。常用藥物為口服APC或肌注安痛定等,保持口腔清潔,用鹼性含漱劑可當溶化咽部的粘稠分泌物,故常採用複方硼砂液含漱。在發病初期,可用1%碘甘油或2%硝酸銀塗擦咽壁,有促進炎症消退的作用。若炎症侵及喉部或氣管,可選用適當的抗生素激素霧化吸入治療,一般每日1~2次(如每次可用慶大黴素16萬U加地塞米松5mg)。病情嚴重者,首選青黴素肌注或靜滴,因其對溶血性鏈球菌效果較佳。并隨時更換效力強的抗生素。

【併發症】

當身體抵抗力低下或治療不及時,炎症擴散可引起中耳炎、鼻竇炎、喉炎、氣管支氣管為及肺炎等併發症。若致病菌或其毒素侵入血循環,如膿毒性咽炎,全身及局部症狀嚴重,可併發急性腎炎、風濕熱及敗血症等。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