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藥名五加皮
別名南五加
【品種來源】

本品為五加科落葉小灌木細柱五加 (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 W. Smith) 的根皮。主產於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夏、秋季採挖。剝取根皮。曬乾。切厚片生用。

考古代本草所記載的五加皮,係來源於五加科植物。同科植物無梗五加 (A. sessiliflorus (Rupr. et Maxim.) Seem.) 、刺五加 (A. senticosus (Rupr. et Maxim.) Harms.) 、糙葉五加 (A. henry (Oliv.) Harms.) 的根皮亦作五加皮用。而現代使用的五加皮藥材,有南五加和北五加之分。南五加為五加科植物,北五加為蘿摩科植物杠柳 (Periploca sepium Bge.) 的根皮,習稱香五加,現「藥典」定為香加皮。

南五加皮和北五加皮兩種藥材,科屬不同,功效亦異,應區別選用。南五加皮無毒,補肝腎、強筋骨作用較佳。北五加皮有毒,能強心、利尿、止痛。但不可過量和長期服用,以防蓄積中毒。

【性味歸經】

辛、苦,溫。歸肝、腎經。

【功效】

祛風濕,強筋骨,利尿。

【主治】

  1. 用於風濕痹痛,四肢拘攣。本品辛散苦泄,可祛風濕,通經絡。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屈伸不利者,可單用浸酒服,如五加皮酒。亦可與木瓜松節配伍,如,《沈氏尊生》五加皮散。
  2. 用於肝腎不足,腰膝軟弱及小兒行遲等。本品能補肝腎,強筋骨。治腰膝軟弱,常與懷牛膝杜仲淫羊藿等藥同用;若治小兒行遲,可配龜板牛膝木瓜等藥,如《保嬰撮要》五加皮散。
  3. 用於水腫,小便不利。本品有利尿作用,用治水腫,常與茯苓皮陳皮大腹皮等同用,如五皮飲

【文獻別錄】

  1. 《本經》:「主心腹癭氣腹痛,益氣療辟,小兒不能行,疽瘡陰蝕。」
  2. 《本草經疏》:「經云,傷于濕者,下先受之。又云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肝腎居下而主筋骨,故風寒濕之邪,多自二經先受。此藥辛能散風,溫能除寒。苦能燥濕,二臟得其氣而諸證悉瘳矣。」

【用法用量】

煎服,5~15g。

【現代藥理】

南五加皮含揮發油、鞣質、棕桐酸、亞麻仁油酸及維生素A、B1。短梗五加根含木脂素甙類,刺五加根含多種糖甙。

  • 短梗五加有抗炎、鎮痛作用。
  • 刺五加具有抗疲勞作用,其提取物的興奮作用較人參為強,增強大腦皮層的抑制作用,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對放射性損傷有保護作用,有明顯抗緊張作用。
  • 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 能調整血壓,使其恢復正常。
  • 能興奮性腺、腎上腺,加速體內糖元形成,降低血糖。
  • 有抗利尿、抗炎作用,對腫痛有一定抑制作用。
  • 還有祛痰鎮咳作用。
  • 南五加皮對金黃色葡萄球茵、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