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证型心火亢盛
【概念】

心火亢盛证是指五志郁极化火,或六淫传里化火,或过食辛辣之品,火热炽盛,扰乱心神,以致心火亢盛的证候。

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舌生疮,面赤,心烦失眠,发热口渴,欲冷饮,便秘尿黄,甚则或狂乱,舌红苔黄,脉滑数。

心火亢盛证常见于“血淋”、“不寐”、“心悸”等疾病中。

本证应与“热入心营证”、“肝火上炎证”相鉴别。

【鑑別處理】

心火亢盛证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之中,其临床表现各具一定特点。

若血尿病中出现心火亢盛证,其临床表现为尿血,口舌糜烂,心中烦热,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数,多因思虑过度,心阴被耗,阴虚则阳亢,心火亢盛,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移予小肠,火灼阴络,血溢脉外所致,治宜清心泻火,凉血止血,方用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尿血多者,宜凉血止血,导热泻火,方用小蓟饮子(《济生方》)。

若不寐病中出现心火亢盛证,临床多见不易入寐,口舌生疮,烦躁,头晕耳鸣,舌红无苔,脉细数等,多因肾阴亏损,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亢,心肾失于交济所致,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丸(《医方考》)合交泰丸(《韩氏医通》)。

若心悸病中出现心火亢盛证,临床常见心悸,口干,烦躁,心神不宁,便秘尿黄,舌红,脉滑数等,多因心阳独亢,心失所养,或五志化火所致,治宜清心降火,方用泻心汤(《金匮要略》》或凉膈散(《和剂局方》)。

心与小肠互为表里,有经络相连,小肠经为表,心经为里,心火亢盛,下移于小肠,可见小便短赤,尿道灼热疼痛之小肠实热证,不可忽视。

【類證鑑別】

热入心营证与心火亢盛证︰热入心营证乃因火热之邪,伤于血脉,荣气不行:邪热稽留不散所致。心火亢盛证,多因劳神过度,心火妄动,或因喜食辛热之品,或六淫内郁化火所致,心火内炽,则心中烦热,火扰心神,则烦躁失眠;心开窍于舌,心火上炎,则口舌生疮,或糜烂;热灼津液则口渴,欲冷饮;心合小肠,心火亢盛,移热于小肠,则出现小便赤涩刺痛;血络为火伤,则尿血;舌为心之苗,心主血脉,故心热可见舌红,脉数。热入心营证,热入营血,心火内燔;则见发热,甚则神志恍惚,循衣摸床,惊厥,舌红绛,脉弦数等症。总之热入心营证,为温邪入营入血,临床出现营分证候;。心火亢盛证,在温病为邪在气分的一部分表现,在杂病则有心火妄动的见证,但均无营血症状。以此可作鉴别。

肝火上炎证与心火亢盛证︰肝为风木之脏,善行而数变,肝火上炎证,多因情志失调,火性上炎所致,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口苦便干,甚则吐血衄血,脉弦数等,肝喜条达,当情绪抑郁,可影响肝的疏泄,引起肝气郁结;出现胁肋灼痛,面红目赤,善怒,脉弦等特征。心火亢盛证,多因五志郁极化火,以内伤为主,临床多见发热口渴,口舌生疮,甚则尿血、尿痛,脉数。总之,肝火上炎证,病变在肝,以气郁化火为主;心火亢盛证,病变在气分,以热盛为主。以资鉴别。

【文獻別錄】

  • 《证治汇补‧火症》:“掉眩瘈疭,胁痛目赤,肝火动也。悲笑谵妄,口舌疮疡,心火动也。腹胀有声,口臭唇肿,脾火动也。喘咳烦闷,鼻塞鼽衄,肺火动也。梦遗精浊,躁扰牙宣,肾火动也。目黄口苦,耳鸣胀痛,胆火动也。多作腹痛,血淋溺浊,小肠火也。呕吐嘈杂,面浮龈肿,胃家火也,暴泻黄赤,便结不通,大肠火也。癃闭淋沥,遗溺混浊,膀胱火也。喉痺昏昧,头眩格食,三焦火也。阳事频举,不交精泄,命门火也。”
  • 《类证治裁‧火证》: “治实火,上焦热,中焦积热,渴燥便秘,三焦火盛,狂躁吐衄,阳明潮热,下焦火;溺血淋闭,一切血分火热丹毒。”
  • “治五脏火,气郁火起于肺,大怒火起于肝,醉饮火起于脾,怵惕思虑火起于心;房欲火起于肾。治六腑火︰胃火牙疼颐肿,胆火眩晕口苦,大肠便秘不通,小肠火癃闭淋沥,膀胱火腹痛溺涩,三焦火肢热体倦,心包火,怔忡不安。其游行之火,或宜散宜清宜降,各随微甚而调之。”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