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概念 舌苔剝落不全,剝落處光滑無苔,稱為舌剝。
舌苔剝蝕與形似蟲蝕之狀的「蟲碎舌」不同,前者為「舌苔中剝去一塊如錢,或剝去數塊,或滿舌花剝如地圖」(《中醫臨證備要》);後者為「舌有紅點坑爛,凸似蟲蝕草者」(《國醫舌診學》)。形態不同,其臨床意義亦異,舌剝多主陰虛,「蟲碎舌」則主火毒熾盛,故二者應加鑒別。
根據舌苔之剝落程度,又有花剝、光剝之稱,但總屬舌剝的範圍。
bubble_chart 辨證分析
- 胃陰虛︰舌紅苔剝,口乾少津,不思飲食,食不知味,或食後飽脹,或乾嘔作呃,甚則噎膈反胃,大便乾結難下,脈細數無力。多因外感熱病後期,胃中餘熱不清,耗傷胃陰;或因久患胃病或其他慢性疾病,日久陰液虧損,胃失陰液的滋養濡潤,故見舌苔剝落,甚則舌面光滑者,為"鏡面舌",是胃陰大傷之象,慮其胃陰枯竭,預後不佳。舌質深紅或光絳有裂紋,並伴有胃失和降(納差、食後飽脹、乾嘔作呃)等症狀。
- 氣陰兩虛︰舌淡紅苔剝,短氣乏力倦怠,五心煩熱,盜汗,口乾咽燥,脈細數。也大多由於外感熱病後期,熱邪久戀,傷陰耗氣,而致氣陰兩虛;或暑令汗出過多,津氣耗傷;某些慢性病晚期,亦可因久病而氣陰俱傷,致使舌剝。
辨證要點:舌質淡紅,並伴有氣虛(短氣懶言、神疲乏力、自汗)陰虧(五心煩熱、盜汗、口乾便祕)等症狀。
胃陰虛舌剝的治療原則是滋養胃陰,常用益胃湯、
沙參麥冬湯等方;氣陰兩虛舌剝的治療原則是補氣養陰,常用
生脈散等方。
bubble_chart 文獻別錄
- 《國醫舌診學》:「舌中剝蝕,邊有膩苔者,濕痰蘊積也。」
- 《中醫診斷學》:舌苔"若驟然退去,不復生新苔,或如剝去,斑斑駁駁地留存,如豆腐屑鋪舌上,束一點西一點,散離而不連續,都是逆證。多因誤用攻伐消導藥,或誤用表藥,致胃氣胃液被傷殘,故現此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