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症狀乾燥綜合症
【概念】

中醫認為,本徵應歸屬於中醫「燥症」範疇。其病因病機為:素體陰虛燥熱,復感溫燥之邪。引起燥證的原因,不外乎火熱燥氣傷津,或為津液內亡,或為房勞太甚,真陰虧損,或為陰虛火旺,或為誤餌金石,或為補陽而燥劑太過,損傷津液。燥證可影響人體各部位,但重點是皮膚、黏膜,引起皮膚乾燥,指甲乾枯,眼乾鼻燥,口燥咽乾,大便秘結,舌質乾瘦而紅,苔少,脈細澀等症。正如《張氏醫通》所說:「諸澀枯涸,乾勁效揭,皆屬於燥。」

【現代研究】

乾燥綜合症是一種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主要侵犯淚腺和唾液腺,表現為眼和口腔的乾燥。本病的發病率在國外文獻中記載為0.2%~0.5%,是僅次於類風濕關節炎的常見結締組織病,任何年齡都可發病,以中年女性多見;通常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主要累及唾液腺和淚腺等,稱為口眼乾燥綜合徵,繼發性係指伴發其他結締組織病的乾燥綜合徵。起病多數為隱襲和慢性過程,少數呈起病急和快速進展。

本病的發病機理,現多認為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病變早期是抗原識別和(或)移行至病變區的B細胞與漿細胞引起的組織損傷,組織損傷的機制可能是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淋巴細胞毒反應或產生了細胞毒抗體,T細胞在病變區的積聚可能通過淋巴細胞趨化因子或其他無抗原特異性炎症因子的產生所引起。

〔診斷〕

  1. 原因不明的乾燥性角膜、結膜炎(可見孟加拉玫紅試驗++以上,且Shirmer試驗10平方毫米以下或螢光染色試驗陽性)。
  2. 淚腺或腮腺組織特徵性病理所見(小葉內導管周圍50個以上圓細胞浸潤,於同一個小葉內至少可見一處以上)。
  3. 腮腺導管造影特異性所見(可見腮腺內瀰漫性、直徑1毫米以上大小不一的點狀或斑狀陰影)。
以上3項中見一項者即可確診。

【辨證分析】

  1. 陰虛內熱︰口乾咽燥,目澀而乾,皮膚乾燥,形體偏瘦,低熱或五心煩熱,顴紅盜汗;頭昏失眠,耳鳴耳聾,腮部酸痛,腰膝酸軟,關節酸痛,大便乾。或遺精,女子月經不調。舌紅少苔或光剝無苔,脈細數或弦數。養陰清熱潤燥。六味地黃湯加減:熟地、生地、淮山藥、麥冬、枸杞子、女貞子、玉竹各15克,花粉、澤瀉、雲苓、連翹各10克,川楝子6克,沙參20克。燥熱偏勝,口渴心煩者,加黃連3克,知母10克;陰虛較甚燥熱不顯者,去生地、連翹,加山茱肉、阿膠各15克;虛火上炎,顴紅盜汗較重者,加地骨皮10克,龜板、鱉甲各30克;若以兩目乾澀視物模糊,脅痛為主者,可選用杞菊地黃湯加減;關節疼痛明顯者,加秦艽、獨活、羌活各10克;大便秘結者,加栝蔞仁、玄參、火麻仁各10克;若見乾咳氣急,甚至氣喘,胸片有網狀纖維化陰影者,可選用養陰清肺湯,或百合固金湯加減;若以口舌乾燥、乾嘔呃逆,飢不欲食,胃脘隱痛者,可選用益胃湯加減。
  2. 氣陰兩虛︰形倦神疲,少氣懶言,口乾咽燥少津,聲音嘶啞,口渴不欲飲水或飲不解渴,雙目乾癢,視物模糊,鼻乾不適,手足心熱或手足逆冷,胃脘脹痛,大便乾結或溏瀉。舌淡紅、苔少而乾,脈細數或細弱。益氣養陰潤燥。增液湯合參苓白朮散加減。玄參、生地、麥冬、黨參、淮山藥、大腹皮各15克,雲蒼、白朮、桔梗、扁豆、神麴各10克,砂仁、陳皮各6克,薏苡仁30克,大棗5枚。低熱不退加銀柴胡、鱉甲、青蒿各10克;心悸不寧加酸棗仁、枸杞子、當歸各10克;手足逆冷酌加製附子、乾薑各10克;大便溏薄去玄參、生地。
  3. 溫燥犯肺︰腮部腫脹,口眼於燥,身熱惡風,咳嗽痰少而黃,鼻乾無涕,咽乾聲嘶。舌偏紅而乾、苔黃,脈浮數。疏風化熱,宣肺潤燥。桑杏湯加減。桑葉、杏仁、荊芥、防風、桔梗各10克,沙參、石斛、麥冬各15克,殭蠶、甘草各6克。關節疼痛明顯加桑枝、羌活各10克;頭昏頭痛加薄荷、菊花各10克。
  4. 濕熱鬱阻︰口苦口黏而乾,雙目稍乾燥,目眵較多,腮部腫脹發酸,牙跟腫痛,胸脘煩悶,納呆食少,口臭,口渴不多飲,小便短赤,大便或硬或溏,四肢關節紅腫、脹痛,以大關節多見。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清熱利濕。甘露消毒丹加減。蔻仁、藿香、佩蘭、木通、製蒼朮、黃柏、石菖蒲、貝母、射干各10克,茵陳20克,薏苡米30克,滑石15克。便秘加全栝蔞;遊走性關節痛加桑寄生、狗脊、秦艽、防風、威靈仙、木瓜各10克。
  5. 血虛血瘀︰口乾舌燥,雙眼異物感,面色晦滯,皮膚可見紫紅色斑丘疹,按之不退色;肢體關節疼痛、麻木,或見雷諾氏徵,腮部腫脹、刺痛,腹痛拒按,可觸及膠積包塊。舌淡紅或有瘀斑,脈細澀。養血活血,滋陰潤燥。生血潤膚飲加減。枸杞、生地、胡麻仁各15克,丹皮、赤芍、桃仁、阿膠(烊)、當歸各10克,丹參30克。大便稀軟去桃仁、胡麻仁,加白朮10克;眼睛乾燥為主者加甘菊花、沙苑子、木賊、穀精草各10克。
  6. 痰濁內阻︰口眼微乾不適,腮部腫脹,逐漸增大,頸部、頌下淋巴結腫大,或腹部可觸及積聚包塊,固定不移,疼痛拒按,伴胸悶,咳嗽痰多。舌質淡、苔白膩,脈弦滑。化痰軟堅,理氣潤燥。海藻玉壺湯加減。海藻、昆布、玄參、茯苓各15克,貝母、陳皮、青皮、川芎、當歸、法半夏、連翹各10克,甘草6克。大便秘結加全栝蔞30克,火麻仁15克;淋巴結硬腫加黃藥子10克,莪朮10克,牡蠣15克;腹部包塊加山慈菇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蓮30克,丹參15克;胸悶不舒加鬱金、石菖蒲、栝蔞各10克。
  7. 陰陽兩虛︰病延日久,陰損及陽,而見口、眼、鼻乾燥,面色蒼白無華,關節疼痛,耳聾耳鳴,腰膝酸軟,陽萎。舌淡或舌紅、苔白或少苔,脈沉弱。養陰益陽潤燥。左歸飲加減。山藥、雞血藤各30克,山萸肉、茯苓、懷牛膝、杜仲、密蒙花各10克,肉桂5克,阿膠(烊)、熟地、枸杞子、鹿角膠(烊)、菟絲子各15克。四肢欠溫加製附片6克;大便乾結加玄參、肉蓯蓉各10克。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