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药名吴茱萸
科属芸香科
类别温里
【品種來源】

本品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 (Evodia rutoecarpa (Juss.) Benth.) 、石虎 (E.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 或疏毛吴茱萸 (E.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 的接近成熟的果实。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浙江、四川等地,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采收。晒干或低温烘干。生用或制用。

【性味歸經】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效】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

【主治】

  1. 用于寒滞肝脉诸痛证。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治寒疝腹痛,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如《医方简义》导气汤。治厥阴头痛,常与人参生姜等同用,如吴茱萸汤。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可与桂枝当归川芎等同用,如温经汤。若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常与木瓜、苏叶、槟榔等同用,如鸡鸣散
  2. 用于胃寒呕吐证。本品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之功。治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泛酸,常与人参生姜等同用,如吴茱萸汤。治外寒内侵、胃失和降之呕吐、可与半夏生姜等同用。
  3. 用于虚寒泄泻证。本品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多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如四神丸。此外,以本品为末醋调敷足心(涌泉穴),可治口疮,现代临床并用以治疗高血压病。

【文獻別錄】

  1. 《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2. 《本草纲目》:“开郁化滞,治吞酸,厥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用法用量】

煎服,1.5~6g。外用适量。

【注意禁忌】

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

【現代藥理】

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吴茱萸内酯醇等。此外尚含吴茱萸酸、吴茱萸苦素及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多种生物碱。本品有镇痛作用。能升高体温,大量时能兴奋中枢,并引起视力障碍、错觉。用其煎剂给犬灌胃,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但当与甘草配伍时,其降压作用消失,其降压作用主要是扩张外周血管所致,且与组织胺释放有关。其煎剂对家兔小肠活动的影响,低浓度时兴奋,高浓度时抑制。本品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血栓及纤维蛋白血栓形成。本品煎剂、吴茱萸次碱和脱氢吴茱萸碱对家兔离体及在体子官有兴奋作用。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