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 | 山羊血 |
---|
科屬 | 牛科 |
---|
為牛科動物青羊的血,產四川、廣西、雲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等地。一般採用套索、下網和陷阱等方法獵取。捕得後,用注射器刺入心臟,抽取心血;或殺取鮮血。置盆內曬乾後切成小塊。也可將鮮血復灌于刮淨油脂的羊腸內,紮成3~4厘米長的小節,曬乾後取出
【性狀】
肯羊,又名:野羊(《字林》)、山羊(《日用本草》),斑羚。體長0.9~1.1米,尾長13~17厘米,雌者較小。四肢短。眶下腺退化。雌雄均有角,角短而直,長10~14厘米,色黑,斜向後方,二角基部很靠近,除尖端外,其餘部分都有橫棱。通體毛色灰棕褐色,底絨灰色。額、下頰及喉部均呈棕色,喉後部有一塊白色大斑。尾基部近乎灰棕色,末端棕黑色。多棲于高山森林,也常在山頂裸岩一帶。夏日居於岩洞,冬季下到森林。善爬懸崖,早晚覓食。冬季以樹枝、地衣、苔蘚等為食,春、夏、秋食草類及果實。冬季交配,懷孕期6個月,每胎產1~2仔。分佈東北及內蒙古、河北、陝西、山西、湖北、浙扛、廣東、廣西、西藏、四川、雲南等地。本動物的角(山羊角)、肉(山羊肉)、肝(山羊肝)、脂肪油(山羊油)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乾燥血,呈塊狀或片狀,黑褐色或深紫色,稍現光澤。體輕。氣腥。以色深紫有光澤者為佳。以清水一碗,入血少許,其血即由碗底上升成線形血絲不散者為真。
鹹,熱。《本草匯言》:味甘,性熱,無毒。《玉楸藥解》:味鹹,甘,氣平。《本草再新》:味甘,性大熱,有小毒。入心、肝經。《本草新編》:入肺、心二臟。《本草再新》:入肝、胃二經。
【功效】活血,散瘀,通絡,解毒。
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癰腫。
內服:研末酒化0.3~1錢;或入丸劑。
陰虛血熱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