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草部 » 香附
【內容】

(一名莎草根,宣调气、解郁)

性平,气香,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血中气药,通行十二经八脉气分,主一切气(1)。利三焦,解六郁(2),止诸痛(3)

治多恐多忧,痰饮痞满,胸肿腹胀,饮食积聚,霍乱吐泻,肾气脚气,痈疽疡伤(4),吐血便血,崩中带下,月候不调(5),胎产百病。能推陈致新,故诸书皆云益气(6)

去毛用,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旁彻腰膝。童便浸炒,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而润燥;(7)青盐炒,则补肾气;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8)姜汁炒,则化痰饮。炒黑又能止血,忌铁(9)

【註】

  1. 人身以气为主,气盛则强,虚则衰,顺则平,逆则病,绝则死矣。经曰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劳则气耗,此七情之气也。以香附为君,随证而加升、降、消、补之药。《素问》中仍有“寒则气收,热则气泄,名九气。
  2. 痰郁、火郁、气郁、血郁、溼郁、食郁。
  3. 通则不痛。
  4. 血凝气滞所致。香附一味,末服,名独胜丸,治痈疽由郁怒得者。如疮初作,以此代茶,溃后亦宜服之。大凡疮疽喜服香药,行气通血,最忌臭秽不洁触之。故古人治疡,多用五香连翘饮。康祖左乳病痈,又臆间生核,痛楚半载,祷张王梦授以方:姜汁制香附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遂愈。
  5. 气为血配,血因气行。经成块者,气之凝:将行而痛,气之滞;行后作痛,气血俱虚也。色淡亦虚也。色紫气之热也。色黑则热之甚也。错经者,气之乱;肥人痰多而经阻,气不运也。香附阴中快气之药,气顺则血和畅,然须辅以凉血补气之药。丹溪曰能引血药至气分而生血。此正阳生阴长之义。
  6. 行中有补。丹溪曰天行健,运不息,所以生气无穷,即此理耳。时珍曰凡人病则气滞而馁,香附为气分君药,臣以参、耆,佐以甘草,治虚怯甚速也。
  7. 或蜜水炒。
  8. 且歛其散。
  9. 时珍曰得参、术则补气,得归、地则补血,得木香则散滞、和中,得檀香则理气、醒脾,得沈香则升降诸气,得芎藭、苍术则总解诸郁,得栀子、黄连则清降火热,得茯神则交济心、肾,得茴香、破故纸则引气归元,得厚朴、半夏则决壅消胀,得紫苏、葱白则发汗散邪,得三棱、莪蒁则消积磨块,得艾叶则治血气、暖子宫,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仙药也。大抵妇人多郁,气行则郁解,故服之尤效,非宜于妇人,不宜于男子也。李士材曰乃治标之剂,惟气实血未大虚者宜之。不然,恐伤气而燥血,愈致其疾矣。世俗泥于女科仙药之一语,惜未有发明及此者。

上一節 草豆蔻
木香 下一節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