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補養之劑 » 滋腎丸
【內容】

補水,又名通關丸,東垣

【主治】

治腎虛蒸熱,腳膝無力,陰痿陰汗,衝脈上衝而喘,及下焦邪熱,口不渴而小便秘(1)

  1. 腎中有水有火,水不足則火獨治,故虛熱,肝腎虛而濕熱壅于下焦,故腳膝無力,陰痿陰汗,衝脈起于三陰之交,直衝而上至胸,水不制火,故氣逆上而喘,便秘有不渴,解見後。

【組成】

黃蘗 酒炒二兩  知母 酒炒一兩  桂 一錢
蜜丸。

【方義】

此足少陰藥也。水不勝火,法當壯水以制陽光,黃蘗苦寒微辛,瀉膀胱相火,補腎水不足,入腎經血分,知母辛苦寒滑,上清肺金而降火,下潤腎燥而滋陰,入腎經氣分,故二藥每相須而行,為補水之良劑,肉桂辛熱,假之反佐,為少陰引經,寒因熱用也。

【方論】

  1. 李東垣曰:經曰:氣口大于人迎四倍,名曰關,關則不得小便,人迎大于氣口四倍,名曰格,格則吐逆,關者甚熱之氣,格者甚寒之氣,是關無出之由,格無入之理也。小便者,足太陽膀胱所主,生于肺金,肺中伏熱水不能生,是絕小便之源也。渴而小便不通者,肺氣不得降是也。故用清燥金之正化,氣薄淡滲之藥,瀉火而清肺,滋水之化源也。若熱在下焦而不渴,是絕其流而溺不泄也。須用氣味俱厚,陰中之陰之藥治之,王善夫病小便不通,漸成中滿,腹堅如石,腿裂出水,夜不得眠,不能飲食,請余診治,歸而至日不寐,因記素問云: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又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此病癃秘,是無陰則陽無以化也。此因膏梁積熱,損傷腎水,火又逆上而為嘔噦,內關外格之證悉具,死在旦夕矣。遂處此方大苦寒之劑,黃蘗知母各一兩,桂一錢為引,須臾前陰如刀刺火熱,溺如瀑泉,腫脹遂消,此證一在上焦氣分而渴,一在下焦血分而不渴,二者之殊至易辨耳。又云:凡病在下焦皆不渴,血中有濕,故不渴也。若膀胱陽虛,陰無以化,又當用八味腎氣丸。
  2. 按:消渴證以渴為主,而分氣血,故血分亦有渴者,淋證以淋為主,而分氣血,故血分有不渴者。

【附方】

  1. 本方去桂名療腎滋本丸,治腎虛目昏。
  2. 本方去桂加黃連,名黃蘗滋腎丸,治上熱下冷,水衰心煩。〔上熱下冷,陽極似陰也。〕
  3. 單黃柏一味,名大補丸,治腎膀胱虛熱,〔氣虛者用四君子湯下,血虛者四物湯下。〕腰股痛而足心熱。
  4. 為末,薑汁酒調服,名潛行散,治痛風腰以下溼熱流注。

上一節 大補陰丸
斑龍丸 下一節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