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久傷及肝腎之陰,上盛下虛,晝涼夜熱,或乾咳,或不咳,甚者痙厥者,三甲復脈湯主之,定風珠亦主之,專翕大生膏亦主之。
【註】
【方劑】
專翁大生膏 (酸甘鹹法)
人參二觔,無力者以製洋參代之 茯苓二觔 龜板一觔,另熬膠 烏骨雞一對 鱉甲一觔,另熬膠 牡蠣一觔 鮑魚二觔 海參二觔 白芍二觔 五味子半觔 麥冬二觔,不去心 羊腰子八對 豬脊髓一觔 雞子黃二十圓 阿膠二觔 蓮子二觔 芡實三觔 熟地黃三觔 沙苑蒺藜一觔 白蜜一觔 枸杞子一觔,炒黑
右藥分四銅鍋(忌鐵器攪用銅勺)以有情歸有情者二,無情歸無情者二,文火細煉六晝夜,去渣,再熬三晝夜,陸續合為一鍋,煎煉成膏,末下三膠,合蜜和勻。以方中有粉無汁之茯苓白芍蓮子芡實為細末,合膏為丸,每服二錢,漸加至三錢,日三服,約一日一兩,期年為度,每殞胎必三月。肝虛而熱者加天冬一斤,桑寄生一斤,同熬膏,再加鹿茸二十四兩為末。
徵按:此集始於銀翹散之清芬,終於專翕膏之濁臭。「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後之覽者,亦可以悟三焦大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