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利湿之剂 » 五苓散
【內容】

利湿泻热,仲景

【主治】

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此汤主之(1)。及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2),及伤寒痞满,服泻心汤不解,渴而烦躁,小便不利(3),通治诸溼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欬,中暑烦渴,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溼疟,身痛身重(4)

  1. 脉浮为表证仍在,便秘热渴为腑证已急,用此两解表里。
  2. 表以外证未罢言,里以烦渴属腑言,邪热挟积饮上逆,故水外格而不入。
  3. 功擅荡热滋燥,导饮生津,故亦为消痞良方,程郊倩曰:邪在上焦而治在下焦者,使浊阴出下窍,而清阳之在上焦者,自能宣化矣。心邪不从心泻而从小肠泻,又一法也。昂按:此乃正治,非又一法也。乃脏实而泻其腑也。
  4. 此皆伤湿之见证也。湿胜则脾不运,土不能制水,溢于皮肤则肿胀,并于大肠则泄泻,水停心下则呕逆,水寒射肺则喘欬,暖先入心故烦渴,五苓利小水,降心火,故兼治中暑烦渴,肺病则金不能生水,膀胱热则阳不能化阴,故便秘而渴,阴阳不利,则霍乱吐泻,湿胜则身痛身重,大抵下不通利,则阴阳不能升降而变证多矣。

【组成】

猪苓、茯苓、白术 炒十八铢  泽泻 一两六铢半  桂 半两按杂病当用桂,伤寒证中表未解者仍当用桂枝,兼取解表。
为末,每服三钱,服后多饮热水,汗出而愈。

【加减】

伤暑者加朱砂灯心煎。

【方义】

此足太阳药也。太阳之热,传入膀胱之腑,故口渴而便不通,经曰:淡味渗泄为阳,二苓甘淡入肺而通膀胱为君(1),咸味涌泄为阴,泽泻甘咸入肾膀胱,同利水道为臣,益土所以制水,故以白术苦温健脾去溼为佐,膀胱者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故以肉桂辛热为使,热因热用,引入膀胱以化其气,使溼热之邪,皆从小水而出也。

  1. 水无当于五味,故淡能利水,茯苓走气分,猪苓走血分,然必上行入肺,而后能下降入膀胱也。

【方论】

  1. 若汗下之后,内亡津液而便不利者,不可用五苓,恐重亡津液,而益亏其阴也。勿治之便利自愈,亦有大热如狂,小便不利而用此汤者,欲使太阳随经之邪,直达膀胱,由溺而出也。大热利小便,亦釜底抽薪之义。
  2. 陈来章曰:治秘之道有三,一曰肺燥不能化气,故用二苓泽泻之甘淡,以泄肺而降气,一曰脾湿不能升精,故用白术之苦温,以燥脾而升精,一曰膀胱无阳不能化气,故用肉桂之辛热,以温膀胱而化阴,使水道通利,则上可以止渴,中可以去湿,下可以泄邪热也。
  3. 李东垣曰:五苓散太阳里之下药也。太阳高则汗而发之,下则引而竭之,渴者邪入太阳本也。当下之,使从膀胱出也。小便利者不宜用,然太阳病热而渴,小便虽利,亦宜五苓下之。又曰:邪在荣卫之间,谓之半表半里,五苓散分阴阳膀胱经之半表半里也。理中汤治吐泻上下之半表半里也。里,表之里也。太阳本膀胱腑也。活人云:脉浮大是表证,当汗,其人发热烦渴,小便赤却当下,此是表里俱见,五苓散主之,五苓利水,何以能止渴生津,盖湿热壅于中焦,则气不得施化,故津竭而小便不通也。用五苓利其小水,则湿热下消,津回而渴止矣。亦内经通因通用之意。
  4. 李东垣曰:伤饮者,无形之气也。宜发汗,利小便,以导其湿,伤食者,有形之物也。轻则消化或损谷,重则方可吐下。

【附方】

  1. 本方去桂名四苓散。〔李东垣曰:无恶寒证,不可用桂,周扬俊曰:五苓为渴而小便不利者设,若不渴则茯苓甘草汤足矣。若但渴则四苓足矣。〕
  2. 本方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并治小便不利。
  3. 本方加苍术,名苍桂五苓散,治寒溼。
  4. 本方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溼热发黄,便秘烦渴。
  5. 本方加羌活,名元戎五苓散,治中焦积热。
  6. 本方加石膏、滑石,寒水石,以清六腑之热,名桂苓甘露饮。〔宣明别见火门。〕
  7. 本方去桂、泽泻、名猪苓散,〔金匮〕治呕吐病在膈上,思饮水者。
  8. 本方单用肉桂茯苓等分,蜜丸,名桂苓丸,治冒暑烦渴,引饮过多,腹胀便赤。
  9. 本方单用泽泻〔五两〕白术〔二两〕名泽泻汤,〔金匮〕治心下支饮,常苦眩冒。
  10. 本方单用茯苓白术等分,名茯苓白术汤,治脾虚不能制水,溼盛泄泻,再加郁李仁入姜汁服,名白茯苓汤,治水肿。
  11. 本方加川楝子,治水疝。
  12. 本方加人参,名春泽汤,再加甘草,〔合四君子〕亦名春泽汤,治无病而渴,与病瘥后渴者。
  13. 本方去桂,加苍术、甘草、芍药、栀子、黄芩、羌活,名二术四苓汤,通治表里溼邪,兼清暑热。
  14. 本方倍桂加黄耆如术之数,治伤暑大汗不止。
  15. 本方加甘草、滑石、栀子、入食盐灯草煎,名节庵导赤散,治热畜膀胱,便秘而渴,如中溼发黄加茵陈,水结胸加木通。
  16. 本方合益元散治诸溼淋沥,再加琥珀,名茯苓琥珀汤。〔谦甫〕治小便数而欠,〔小便频而短也〕
  17. 本方合平胃散,名胃苓汤,一名对金饮子,治中暑伤溼,停饮夹食,腹痛泄泻,及口渴便秘。〔此上下分消其湿也。按:机要论泄泻有属风属湿属寒属火,此因为外感者也。三因言七情感动,脏气不平,亦致溏泻,此因为内伤者也。外则当调六气,内则当调五脏,又有因饮艮所伤而泄者,法当消导,因风飧泄者,当解散,因痰积上焦,致大肠不固而泄者,当除痰,有脾胃气虚而泄者,当补中益气,使胃气升腾而泄自止。〕
  18. 本方合黄连香薷饮,名薷苓汤,治伤暑泄泻。
  19. 本方合小柴胡汤,名柴苓汤,治发热泄泻口渴,疟疾热多寒少,口燥心烦,以上三方,并加姜枣煎,深师用
  20. 本方治发白及秃落,术〔一斤〕、桂〔半斤〕、二苓泽泻〔各四两〕更名茯苓术散。

上一節 利湿之剂
猪苓汤 下一節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