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在中醫有所謂肝主疏泄、肝氣宜舒暢調達的說法,肝氣即肝臟的機能,並認為肝氣一旦鬱滯,則氣血循環容易受到抑制、機能因而受挫︰

  • 「肝鬱脾虛」、「肝木剋脾土」、「肝氣犯胃」皆是用來形容因肝氣鬱滯、不能疏泄條達,導致胃腸的運作不順暢,消化機能失調,引起噁心、脹氣、大便不調等症。
  • 肝氣鬱滯常可伴隨情緒低落、鬱鬱寡歡的精神症狀。
  • 肝氣鬱滯還可影響周身的氣血循環,導致不通疼痛、組織容易結硬塊等症。
但根據現代醫學揭示的肝臟功能,除了排膽汁幫助消化脂肪之外,肝臟本身對於胃腸的消化並沒有更多直接的貢獻。真正對消化道有直接調控力的主要是腹腦及自律神經系統,後者的影響更是遍佈全身,其中︰
  • 交感神經用來應付壓力,它令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骨骼肌張力增加,特別是它會抑制胃腸蠕動與消化腺分泌。若交感神經過度亢奮,則胃腸蠕動停滯,食物容易堆積、發酵、脹氣,久不大便,腸道的水分被過度吸收則大便乾硬難解。
  • 副交感神經用來放鬆休息,它令心跳減慢、呼吸平穩、血壓降下,並促進胃腸蠕動與消化腺分泌。若副交感神經過度亢奮,則胃腸道的蠕動過快,導致排便頻繁,腸道的水分來不及吸收則軟便水瀉。
自律神經的交感、副交感,一屬陽、一屬陰,兩者必須協調平衡,人體的種種機能方得以正常運行,反之則患病,現代醫學稱做自律神經失調。壓力與情緒都會直接影響到自律神經,嚴重則引起失調,抑制胃腸的蠕動,產生肝氣鬱滯的種種症狀。

自律神經系統是人體的重要組成,中醫裡怎麼會沒有自律神經系統?其實它就隱含在廣義的肝臟裡。

上一節 肝藏血
肝氣犯胃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