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清‧林之瀚著。成书于1723年。本书为中医诊断学之专书。作者以《内经》色脉并重为据,遂抉取古今有关四诊论述之精华,间附林氏之见,汇成本书。书中分述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所载内容,多能结合病理说明原理,结合诊断介绍治疗。书中重要之处,多编成四言歌赋,以便记诵。故此,本书可称为一部颇为实用的中医诊断学专著。
全书共8卷,后为《管窥附余》1卷。卷1至卷2为望诊,载有察形气、察神气存亡、察五色等57篇医论,详论颜面、目、鼻、口、耳、齿、颈、爪甲、毛发、眉、舌等部的各种形色变化;卷3首论小儿指纹和虎口的观察方法;次论闻诊,载有听音论等13篇医论,详述了如何从病人的声音来判断疾病的程度和部位;后论问诊,载有人品起居、嗜欲苦乐、十问篇等,主要以张景岳的“十问”为提纲,全面叙述了了解患者病情,发病治疗过程及周围环境等;卷4至卷7为切诊,载原脉体用、脉取寸口之义等93篇医论,先论诊脉部位方法以及辨脉总论,然后根据李时珍的“脉学”,分别详述各种脉象的形态、鉴别、主病等。卷8主要分两部分内容,首载病脉宜忌,属切诊内容,阐述了临床常见30病证宜忌脉象,示以从脉象以了解病情之顺逆。后为运气要略,则主要载有运气图及歌诀,说明病证和气候变化有一定关系。书末为《管窥附余》,原本自成一书,雍正元年付梓时,与本书合刊,其内容是林氏集前圣之训,对脉诊畅舒己见,介绍原脉体用,重点分析浮、沉、迟、数等脉之常变,对读者有一定启发。
林氏认为望、闻、问、切四诊各有其独特作用,在临床上不但同等重要,而且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参合,不可分割的,因此此书既不偏重于切诊,也不忽略于其他三诊。为了纠正当时社会上重切诊而忽略望、闻、问三诊的倾向,
林氏先集经文,继附先哲之神髓,以望诊为四诊之冠,分别途述了其他三诊,恢复了《素问》、《难经》望、闻、问、切四诊之次序。对四诊的论述,
林氏不但重视一般规律的阐述,而且重视鉴别诊断。此书翻译往籍,搜剔先圣之微言,钩致往哲之精华,重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是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现存主要版本:清‧雍正四年玉映堂刻本;民国间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石印本(附:《管窥附余》);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