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医家周学海
别名 澂之 健之
朝代清 公元1856~1906
【描述】

周学海(1856~1906),字澂之,号健之,建德(今东至县)人,周馥之长子。

周学海幼时正值太平天国革命,因家居受到冲击,父从戎在外,跟随母亲常往江西彭泽县九都山中逃难,兵乱稍定,归家已无完居,靠稠粥度日,背着小箱子到私塾读书。1864年随母被父接往金陵,补为县学生员。光绪四年(1878)因祖母病重,又随父母回乡省亲,周学海充任家庭塾师,教弟学铭、学熙课读。

光绪十四年(1888)周氏三兄弟一同应试,周学海南下参加江南乡试,周学铭与周学熙在北京应顺天乡试,三场考毕,周学熙榜上无名,周学铭中了顺天副榜第七名,周学海南阁应试得中江南乡试第29名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周学海、周学铭殿试同榜得中进士。周学海以内阁中书用,分发南河同知,未到任。遵父命回扬州,任河捕同知,负责江河防务、水利等事,因任职有功,提升道员,赏戴花铺,加二且衔,后改浙江后补道。周学铭进士及弟,庶吉士后散馆以知县;四川省蓬溪县任职,也提升道员后被授二品衔,改江西候补道,再署江西按察使,1904年因父任两江总督,循例回避,改任湖南候补道。

周学海因体弱多病,一生中对仕途经济比较淡薄,节俭律己少交游,唯好读书,尤喜潜心医学,宗师张璐、叶天士。他的信条是“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为人治病,辄有奇效。1890年5月周学熙大病,久日高烧不退,学海诊断为荡,用验方新编中成方煎药服之,并嘱其妻用黄酒等搓四肢,一夜之间,影发遍体,始得平安。他毕生校勘、评注、编撰医学著作达32种,光绪十七年(1891),校勘出版《周氏医学丛书》,全书共分初、二、三集。初集为周氏校刊的医籍,多为宋、元所刊,世称善本F二集为周氏撰著及评注书,三集除一种是校刊外,均为周氏撰著或评注。丛书所载临床经验及方法,在医疗实践中效果显著。《周氏医学丛书》后传江、浙、闽、皖南等地,颇有影响,为发扬中医理论与实践作出了贡献。

1906年5月,周学海病故于南京。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