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人之稟賦隨天地之氣化為轉移,古今之氣化或有不同,則今人與古人之稟賦,其強弱厚薄偏陰偏陽之際不無差池,是以古方用於今日,正不妨因時制宜而為之變通加減也。
麻黃湯原用解其外寒,服後遍體汗出,惡寒既愈,有其病從此遂愈者,間有從此仍不愈,後浸發熱而轉為陽明證者,其故何也?愚初為人診病時,亦未解其故。後乃知服麻黃湯汗出後,其營衛內陷之熱,若還表隨汗消散,則其病即愈。若其熱不復還表而內陷益深,其熱必將日增,此即太陽轉陽明之病也。悟得此理後,再用麻黃湯時,必加知母數錢以解其內陷之熱,主治傷寒無汗,服後未有不愈者矣。
麻黃湯原宜加知母矣,而間有不宜加者,此又不得不斟酌也。間有其人陽分虛者,又當于麻黃湯中加補氣之藥以助之出汗。一人年近四旬,身體素羸弱,于季冬得傷寒證,醫者投以麻黃湯,汗無分毫,求為診治,其脈似緊而不任重按,遂于麻黃湯中加生黃耆、天花粉各五錢,一劑得汗而愈。
一人亦年近四旬,初得外感,經醫甫治癒,即出門作事,又重受外感,內外俱覺寒涼,頭疼,氣息微喘,週身微形寒戰,診其脈,六部皆無,重按亦不見,愚不僅駭然,問其心中除覺寒涼外,別無所苦,知猶可治,不致有意外之慮,遂于麻黃湯原方中為加生黃耆一兩,服藥後六脈皆出,週身得微汗,病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