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标题丹参
来源玉叩斋
【內容】

今用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本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野生品主产于华北和华东地区,以山东产者为佳,尤以山东莱芜、蒙山等地产量大,人工栽培品则以四川产者质优量大,居全国首位,川产丹参以中江县产者为上,栽培历史较长,此外四川金堂、德阳、梓潼、长寿、开县、乐山、龙安及平武等地亦有栽种。

本草研究认为:药用丹参品种古今变化不大,历代相沿以Salvia miltiorrhiza为药用主流。今用正品丹参各地广有分布,道地性不强,相对而言历代记载中湖北随州、四川中江两地,可以作为本品GAP基地建设参考。

【品种考订】

丹参载于《本草经》,一名郄蝉草,《广雅》“郝蝉,丹参也。”此物因根赤色得名,故《别录》又名“赤参”,《吴普》并载其形态云:“茎叶小方,如荏有毛,根赤,四月华紫,三月五月采根阴干。” 荏即白苏,陶弘景亦说:“茎方有毛,紫花,时人呼为逐马。”按其描述,确为唇形科Salvia属植物。


图1、《证类》随州丹参图
《蜀本草》提到:“叶似紫苏,有细毛,花紫,亦似苏花,根赤,大者如指,长尺余,一苗数根。今所在皆有,九月十月采根。”这是川产丹参的最早记载,《本草图经》并云:“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干方棱,青色。叶生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开花,红紫色,似苏花。根赤大如指,长亦尺余,一苗数根。”据《证类》所绘随州丹参药图,(图1)并结合产地及形态描述,基本上可以将其订为今用正品Salvia miltiorrhiza。此后《本草纲目》的描述只是观察更加细致,品种应无较大变化,李时珍云:“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皮。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

从历代本草记载来看,丹参品种古今变化不大,需稍加说明的是,《救荒本草》葛公菜条云:“生密县韶华山山谷间。苗高二三尺,茎方,窊面四楞,对分茎叉,叶亦对生,叶似苏子叶而小,又似荏子叶而大,稍间开粉红花,结子如小米粒而茶褐色。味甜,微苦。”《植物名实图考》卷5引录此条,药图亦相似。王作宾先生“《农政全书》所收《救荒本草》及《野菜谱》植物学名”将其考订为正品丹参,其说可能有误,丹参小叶3-7枚,通常5小叶,即李时珍所说的“一枝五叶”,此则3小叶,且丹参为紫蓝色花,亦与此处所说粉红花不同,不过认为葛公菜为唇形科Salvia属植物则大致不差。

【道地沿革】

《本草经》、《别录》载丹参产地“生桐柏山谷及太山”,陶弘景注:“此桐柏山是淮水发源之山,在义阳,非东江临海之桐柏也,今近道处处有之。”

今用正品丹参各地广有分布,唐代《千金翼方﹒药出州土》华州贡丹参,华州在陕西,五代《蜀本草》提到四川产丹参,宋代《图经》则谓“今陕西河东州郡及随州皆有之”,而据药图,似以湖北随州所出为正。宋《乾道临安志》卷2提到南宋杭州附近亦出丹参。

据《四库全书》所收清代省志,记载有丹参产出的方志有:《钦定盛京通志》卷107,《畿辅通志》卷56,《浙江通志》卷269,《湖广通志》卷18,《河南通志》卷29,《山东通志》卷24,《陕西通志》卷43,《贵州通志》卷45,几乎遍及南北各地。

民国陈仁山与曹炳章对丹参道地性的看法正好相反,《药物出产辨》云:“丹参产四川龙安府为佳,名川丹参。有产安徽、江苏,质味不佳。”而《增订伪药条辨》则云:“丹参产安徽古城者,皮色红,肉紫有纹,质燥体松,头大无芦,为最佳。产滁州全椒县者,形状同前,亦佳。产凤阳、定远、白阳山、漳洧者,芦细质松,多细枝,次。产四川者,头小枝粗,肉糯有白心,亦次。”孰是孰非,真是见仁见智。据乾隆54年(1715)四川《中江县志》已经提到丹参在当地广有栽种,民国19年《中江县志》云:“丹参一物,用途甚隘,而吾邑种植数十年,尤甚于民国初期,始发及三四十万斤,销路专恃生庆番舶,运出海外。”由此看来,目前四川丹参的产地优势很可能与清代中江一带大规模栽种有关。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