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标题天门冬
来源玉叩斋
【內容】

今用天门冬为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的干燥块根。天冬主产于贵州湄沄、赤水、望漠,四川内江、泸州、乐山,重庆涪陵,广西百色、罗城,浙江平阳、景宁,云南巍山彝族自治县、宾川等省区,此外陕西、甘肃、安徽、湖北、湖南、河南、江西亦产。其中云贵川所出者多在四川集散,故有“川天冬”之称,而产出量以贵州最大,故现代多将本品的道地产区确定为贵州。


天门冬原植物

天门冬古绘图
本草研究认为:天门冬即《尔雅》之“颠蕀”,从古以来百合科Asparagus属植物一直是药用主流品种,但来源相当复杂,今之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被确定为正品恐与大宗产区的栽培习惯有关。从此品种的分布和栽培历史来看,确应以贵州、四川为道地产区。

【品种考订】

《说文》:“蘠,蘠蘼,虋冬也。”《尔雅》同。《山海经﹒中山经》云:“东北五百里,曰条谷之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药、虋冬。”郭璞注:“《本草经》曰,虋冬一名满冬,今作门,俗作耳。”按《本草经》天门冬与麦门冬为两物,皆未见“一名满冬”之别名,故郝义行《尔雅义疏》认为“蘠蘼,虋冬”实指蔷薇,与天、麦门冬无关,据其所说,则天、麦门冬不当写为天、麦虋冬也,今考《武威汉代医简》中亦写作“门冬”,可为证明。至于李时珍云:“草之茂者为虋,俗作门,此草蔓茂,而功同麦门冬,故曰天门冬。”其说有误。

《尔雅﹒释草》别条有云:“髦,颠蕀。”郭注云:“细叶有刺,蔓生,一名商蕀。《广雅》云女木也。”检《广雅》云:“颠棘,女木也。”《广雅疏证》:“《御览》引孙炎注云:一名白棘。《神农本草》云:天门冬一名颠勒。勒、棘,古同声,颠勒之作颠棘,若小雅斯干,如矢斯棘,《韩诗》棘作朸矣。《名医别录》云:营实,一名牛勒,一名山棘。亦与此同也。”据《本草经》天门冬“一名颠勒”,陶弘景引《博物志》云:“天门冬,逆捋有逆刺。若叶滑者,名絺休,一名颠棘,可以浣缣素,白如绒,金城人名为浣草,擘其根,温汤中挪之,以浣衣胜灰。此非门冬,相似尔。”又引《桐君药录》云:“叶有刺,蔓生,五月花白,十月实黑,根连数十枚。”尽管《博物志》说浣草非天门冬,陶弘景云:“按如此说,今人所采,皆是有刺者,本名颠勒,亦粗相似,以浣垢衣则净。”又说:“如此殊相乱,而不复更有门冬,恐门冬自一种,不即是浣草耶。”但事实上,张华、陶弘景所称的这种能浣衣的植物,很可能就是今百合科Asparagus属植物,此属植物的根富含甾体皂苷,具有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作用,能使水溶液经振摇后产生大量而持久性的泡沫,古人正是利用此性质来浣衣。相对而言,《新修》所说更为合理:“此有二种,苗有刺而涩者,无刺而滑者,俱是门冬。俗云颠刺、浣草者,形貌名之,虽作数名,终是一物。二根浣垢俱净,门冬、浣草,互名之也。”但各书所指具体植物种,实未可知。其中有刺者或许即是今之正品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至于无刺者则恐为密齿天门冬Asparagus meioclados Levl.之类。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记载中,天门冬因其块根形状与百部相似,虽二者滋味有别,地上部分亦有不同,但仍有混淆,陶弘景说:“又有百部,根亦相类,但苗异尔。”百部条陶云:“山野处处有之,根数十相连,似天门冬而苦强。”此前葛洪也注意到天门冬与百部的混乱,《抱朴子内篇﹒仙药》云:“楚人呼天门冬为百部,然自有百部草,其根俱有百许,相似如一也,而其苗小异也。真百部苗似拔揳,唯中以治咳及杀虱耳,不中服食,不可误也。” 《本草拾遗》亦云:“天门冬,陶云百部根亦相类,苗异尔。按天门冬根有十余茎,百部多者五六十茎,根长尖,内虚,味苦,天门冬根圆短实润,味甘不同,苗蔓亦别。如陶所说,乃是同类。今人或以门冬当百部者,说不明也。”这种混乱一直沿袭至宋代,在《证类》6幅天门冬药图中,“兖州天门冬”恐即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Bl.)Miq.,或同属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而百部条所绘“峡州百部”则接近于羊齿天门冬Asparagus filicinus Buch.-Ham.ex D.Don。据谢宗万先生调查,在云南、四川个别地区早有将羊齿天门冬作百部用的情况,别名“滇百部”、“小百部”,可见天冬与百部之间一直存在品种混淆。

《本草图经》描述天冬:“春生藤蔓,大如钗股,高至丈余。叶如茴香,极尖细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涩而无刺者,其叶如丝杉而细散,皆名天门冬。夏生细白花,亦有黄色者。秋结黑子,在其根枝旁。入伏后无花,暗结子,其根白或黄紫色,大如手指,长二三寸,大者为胜,颇与百部根相类。”苏颂所描述的固然是Asparagus属植物,但所绘6幅植物图,“兖州天门冬”为百部科植物;“西京天门冬”为双子叶植物,即《图经》提到的“洛中出者,叶大干粗,殊不相类”,据《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南方协作组第四册)考证,怀疑为五加科Aralis属植物,估计为当时的误用品种。其余4种天门冬或皆是Asparagus属,但形态特征均不符合今用正品之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其中梓州天门冬似为羊齿天门冬Asparagus Filicinus,而建州天门冬近于攀援天门冬Asparagus brachyphyllus Turcz.,至于温州、汉州天门冬则难订品种。

明《救荒本草》中的天门冬亦非正品,当是同属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 L.一类。《纲目》的记载更加含混,无助于判断品种,《植物名实图考》虽提到天门冬有大小两种,但所附两图亦不能肯定便是今用天门冬正品。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历代文献所载天门冬一直以Asparagus属植物为主流,但来源复杂,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被确定为正品恐与大宗产区的栽培习惯有关。

【道地沿革】

Asparagus属植物分布较广,本属多种植物的块根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都可能作为天门冬入药,此正如《本草图经》所说“今处处有之”,但因各地品种不同,故早期历史记载一般不宜作为今用品种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的道地依据。这种混乱甚至延续至晚近,如《药物出产辨》说“以产四川为上”,而民国29年(1940)陕西西京市(西安市)国药商业同业公会《药材行规》之天门冬条则说:“各地均产,浙东为佳”。现代一般根据本种的分布和栽培历史,将贵州、四川确定为道地产区。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