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标题黄连
来源玉叩斋
【內容】

今用黄连为毛莨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和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品种在商品上依次称为“味连”、“雅连”和“云连”。味连又分南岸连与北岸连两类,南岸连主产于重庆石柱、南川,湖北来风、恩施、建始、利川、宣恩等地,北岸连主产于重庆城口、巫山、巫溪,湖北房县、巴东、竹溪等地,此外陕西、湖南、贵州、甘肃亦产。雅连主产于四川峨眉、洪雅、乐山、雷波等地。云连主产于云南得钦、维西、腾冲、碧江等地。

本草研究认为:古用正品黄连几乎都是毛莨科Coptis属植物,虽然川产黄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但六朝至北宋初,因本草家主张黄连当以节若连珠者为上,故短萼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 var. brevisepala W. T. Wang et Hsiao成为药用主流品种,并以安徽宣城为道地产区,到宋代川产的雅连、味连始逐渐恢复正品地位。至于云连,始载于《滇南本草》,野生云连一直是地方习用品,产量较小,一般认为效力不及川产。

【品种考订与道地沿革】

黄连始载于《本草经》,一名王连,《广雅》:“黄连,王连也。”《本草纲目》释其名曰:“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据《本草经》云:“久服令人不忘”,陶云:“道方服食长生”,故刘宋王微《黄连赞》有云:“缙云昔御,飞跸上旻”,《后汉书﹒方术列传》注引《汉武帝内传》云:“封君达,陇西人,初服黄连五十馀年。”后世黄连主要用于中焦湿热,肠澼下利,少有言及其补益功效者。

古用正品黄连几乎都是毛莨科Coptis属植物,但因本草中形态描述一般比较简略,图例也嫌粗糙,只能根据产地大致推断品种,故黄连“品种考订”与“道地沿革”合并为一条。

汉晋之际巴蜀是黄连的主要产地,《范子计然》云:“黄连出蜀郡,黄肥坚者善。”晋左思《蜀都赋》云:“风连莚蔓于兰皋”,风连即黄连,莚蔓即蔓延,形容黄连生长茂盛,刘逵注:“风连出岷山,一曰出广都山”,广都在今四川双流县。《别录》也提到:“黄连生巫阳川谷及蜀郡、太山。”太山产者品种未知,巫阳是今重庆巫山,所出黄连当是Coptis chinensis,而蜀郡所出,应以Coptis deltoidea为主。

但从陶弘景开始直至唐末宋初,更提倡南方所出黄连,《集注》云:“今西间者色浅而虚,不及东阳、新安诸县最胜。”《新修》虽作调和之论云:“蜀道者粗大节平,味极浓苦,疗渴为最。江东者节如连珠,疗痢大善,今澧州者更胜。”但据《千金翼方﹒药出州土》,出黄连者江南东道之婺州、睦州、歙州、建州,江南西道之宣州、饶州,剑南道之柘州,除柘州在今四川理县外,其余皆在南方。又据《新唐书﹒地理志》土贡黄连的州郡有六,几乎都在南方,计有处州缙云郡(今浙江丽水)、婺州东阳郡(今浙江金华)、宣州宣城郡(今安徽宣城)、歙州新安郡(今安徽徽州)、辰州卢溪郡(今湖南沅陵)、施州清化郡(今湖北恩施)。其他唐五代其他本草文献也主张南方产者为优,《四声本草》云:“黄连今出宣州绝佳,东阳亦有,歙州、处州者次。”就连《蜀本草》也说:“苗似茶,花黄丛生,一茎生三叶,高尺许,冬不凋。江左者节高若连珠,蜀都者节下不连珠。今秦地及杭州、柳州者佳。”

以上地名中,除施州清化郡所出可能为Coptis chinensis,剑南道柘州所出可能为Coptis deltoidea,或峨眉野连Coptis omeiensis (Chen) C. Y. Cheng外,南方出者则非此数种。我们注意到,陶弘景特别强调黄连药材“用之当布裹,挼去毛,令如连珠”,《新修》、《蜀本草》皆说南方所出“节若连珠”,而以蜀川产者无连珠为遗憾,换言之,当时乃以黄连根茎是否呈连珠状,作为质量判断的标准,或许陶、苏等人觉得根黄色、连珠状更能符合“黄连”命名的本意吧。这种节若连珠的黄连实为今华东地区所称的“土黄连”,原植物为短萼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 var. brevisepala W. T. Wang et Hsiao。

这种以连珠存在与否判断黄连优劣的标准,在宋代依然存在,但逐渐淡化,四川黄连地位有所提高。《开宝本草》尚以宣州所出“九节坚重相击有声者为胜”,《图经》也说“今江、湖、荆、夔州郡亦有,而以宣城者为胜,施、黔者次之。”但据《太平寰宇记》四川土贡黄连的州县明显增多,计有雅州、柘州、荣州、利州、渠州、忠州6地,而且涵盖了今雅连、味连的正宗产地,至于南方黄连仅见于宣州,显然,此时川产黄连的地位开始得到恢复。

《品汇精要》于黄连无所发明,《本草蒙筌》则兼收宣连与川连,有云:“宣连出宣城,肥粗苗少,川连生川省,瘦小苗多。并取类鹰爪连珠,不必分地土优劣。”有趣的是,《蒙筌》将《证类》“澧州黄连”药图改标题为“雅州黄连”,这代表对雅连正品地位的认可。《纲目》乃正式以蜀川所出为道地,李时珍云:“黄连,汉末李当之本草惟取蜀郡黄肥而坚者为善,唐时以澧州者为胜,今虽吴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为良,药物之兴废不同如此。大抵有二种,一种根粗无毛有珠,如鹰鸡爪形而坚实,色深黄,一种无珠多毛而中虚,黄色稍淡,各有所宜。”按李所说,前者当为味连,而后者则为雅连。

云连见于《滇南本草》:“滇连,一名云连,人多不识,生禹山,形似车前,小细子,黄色根,连成条状。”按禹山在今云南省昆明市境内,其品种当为毛茛科植物云连Coptis teeta Wall.。从历史来看云连应是地方习用品,产量较小,内地本草偶然使用,如《本草从新》卷1提到云南连次于雅州黄连。至于《云南通志》卷27提到:“黄连,丽江、开化者佳”,据《滇南本草》整理者研究认为,丽江、开化所出不是云连,而是毛茛科植物多叶唐松草Thalictrum foliolosum DC.。

此后的本草方书皆以川产雅连、味连为道地,间有提到云连者,如《药物出产辨》云:“川黄连产雅州及峨眉山等处。产云南者为云连。”《增订伪药条辨》也说:“黄连种类甚多,随地皆产,且有野生种植之别,惟四川野生者多佳品,为治疗上之要药。”至于各地俗称之“土黄连”,则来源复杂,如《滇南本草》之土黄连为小檗科小檗属植物昆明小檗Berberis ferdinandi-coburgii Schneid.或粉叶小檗Berberis pruinosa Franch.,《植物名实图考》及《本草纲目拾遗》中的土黄连似为短萼黄连,谢宗万先生曾有专题研究,此不赘叙。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