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标题益智
来源玉叩斋
【內容】

今用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绿壳砂Amomum villosum Lour. var. xanthioides T. L. Wu et Senjen 或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 L. Wu 的干燥成熟果实。阳春砂原产广东阳春、阳江、罗定、信宜、茂名、恩平、徐闻,现云南景洪、勐腊、思茅、德宏州、文山州、西双版纳等地引种成功,产量超过广东,成为药用主流,此外,广西、福建亦有少量栽培;绿壳砂主产于越南、缅甸、泰国,国内云南南部临沦、文山、耿马、勐海、富宁、景洪等地有野生和栽培,其进口者称“西砂仁”;海南砂仁主产海南澄迈、崖县,云南勐腊、景洪,广东和广西。

本草研究认为:砂仁原名缩砂蜜,唐代主要仰赖进口,宋代开始广东新兴、阳春开始引种Amomum villosum,并提供药用,该地区一直保有道地优势。

【品种考订】

砂仁原名缩砂蜜,或异写作缩砂蔤、缩砂密、缩沙蜜等,关于药名,《本草纲目》解释说:“名义未详,藕下白蒻多蔤,取其密藏之意。此物实在根下,仁藏壳内,亦或此意欤”。屈大均《广东新语》云:“曰缩砂者,言其壳。曰蔤者,言其仁。曰缩砂蔤者,言其鲜者。曰砂仁者,言其干者也。”《本草原始》亦云:“此物实在根下,皮紧厚皱缩,仁类沙粒,密藏壳内,故名缩砂密也,俗呼砂仁。”按诸家注说皆是望文生义者,“缩砂蜜”是外来语,据唐僧怛多檗多波罗瞿那弥舍沙所编《唐梵两语双对集》缩砂蜜梵言“素乞史谜啰”,《梵语杂名》记载略同,大谷文书编号1074方书残片、3976号方书残片,皆提到“缩所蜜”,亦是此词的音译。

缩砂蜜见于《本草拾遗》,陈藏器云:“缩砂蜜,味酸,主上气咳嗽,奔豚鬼疰,惊痫邪气。似白豆蔻子。”《药性论》提到“出波斯国”,《海药本草》记载尤详:“今按陈氏,生西海及西戎诸国。味辛、平、咸,多从安东道来。”西海泛指波斯湾、地中海一带地区,波斯国即西戎,指新疆以西的波斯湾各国,至于李珣说“多从安东道来”,则不可解,安东在今朝鲜,方向与波斯国所在相反,恐误。

唐代缩砂蜜皆系进口,按分布来看,应主要是绿壳砂Amomum villosum var. xanthioides。宋代岭南开始提供缩砂蜜的药材,尽管《本草图经》说“岭南山泽间有之”,但唐代以及唐以前岭南地志物录均没有提到此类植物,恐怕还是以引种的可能性较大。


图1、《类证》雷州益智药图

图2、《纲目》益智药图

图3、《图考》益智子图

《开宝本草》云:“生南地,苗似廉姜,形如白豆蔻,其皮紧厚而皱,黄赤色,八月采。”《本草图经》描述更详:“缩砂蜜,生南地,今惟岭南山泽间有之。苗茎似高良姜,高三四尺。叶青,长八九寸,阔半寸已来。三月、四月开花在根下,五六月成实,五七十枚作一穗,状似益智而圆,皮紧厚而皱如栗纹,外有刺,黄赤色。皮间细子一团,八漏,可四十余粒,如黍米大,微黑色,七月、八月采。”参考《证类》所附新州缩砂蜜图,(图1)应该就是至今在广东新兴、阳春栽种的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宋代以后,缩砂蜜的品种应该没有变化,《品汇精要》、《本草蒙筌》、《本草纲目》皆袭 用《证类》药图,虽精粗有所不同,但大致未差,令人费解的是《植物名实图考》所绘缩砂蔤为小灌木状,(图2)根本不是姜科植物,这种情况是如何产生的,不得而知,而一直善于利用《图考》抽换《本草纲目》药图的张绍棠,在缩砂蔤条却弃《图考》而用《证类》之图,看来张氏见过阳春砂一类的植物。

至于现代同作砂仁入药的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当系晚起的代用品逐渐上升为正品者。

【道地沿革】

关于缩砂蜜的国内产地,广东新州、春州应该是最初栽培地,其地即今新兴、阳春两县,历代亦以此出者最有名,《广东新语》云:“缩砂蔤,阳春、新兴皆产之,而生阳江南河者大而有力,其种之所曰果山,以缩砂蔤为果山,犹专以素馨为花田也。”《南越笔记》说者亦同。习惯认为阳春蟠龙山砂仁为优中最优,《药物出产辨》云:“产广东阳春县为最,以蟠龙山为第一。”《中国常用中药材》引《阳春县志》亦谓:“蜜产蟠龙特色夸,医林珍品重春砂。”

清代除广东外,广西亦有产出,《广西通志》云:“缩砂苗似姜,形似白豆蔻,出足滩以下者不减罗浮所产。”《增订伪药条辨》云:“缩砂即阳春砂,产广东肇庆府阳春县者名阳春砂,三角长圆形,两头微尖,外皮刺灵红紫色,肉紫黑色,嚼之辛香微辣,为最道地。罗定产者,头平而圆,刺短,皮紫褐色,气味较薄,略次。广西出者名西砂,颗圆皮薄,刺更浅,色赭黑色,香味皆淡薄,更次。”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