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标题范中林医案
【內容】

郭某,女,24岁,1979年3月诊。近3年来,常间歇性低热。1976年3月,感冒发烧,曾服用感冒冲剂,四环素等药。其后经常自觉畏寒发热,常患扁桃体炎和关节痛。腋温,一般在37.4~38℃,偶尔在38℃以上,曾查血沈25毫米/小时,其他如白细胞和基础代谢均正常。注射卡那霉素后,热暂退,但始终呈间歇性发作。自1978年初以后,每日皆发热两次,体温在37.5℃上下,虽经治疗,未愈。
初诊:3月1日。今晨自觉畏寒发热,测体温37.4℃,畏寒发热、身无汗,两膝关节疼痛,面色正常,唇淡红,舌质淡红而润、微紫暗,苔黄挟白较腻,脉浮紧。此为太阳伤寒表实证,法宜开腠发汗、安中攘外,以麻黄汤主之。处方:
麻黄10g 桂枝6g 甘草18g 杏仁15g 二剂。
《伤寒论》云: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此为太阳伤寒之主症。柯韵伯曾指出: "麻黄八症…,重在发热身疼,无汗而喘。" 本例患者未致肺气郁闭,故无喘症,其余麻黄汤之主症皆备。舌质淡红润,苔白,为有寒象,这种舌质,再加淡黄色苔,参之舌微现紫暗,为陈寒郁滞已久之征。脉浮,病在表,紧则为寒。寒邪外束,身之阳气不得宣散,故令发热。此非阳明实热,故虽发热而不甚,虽间歇性发热而非潮热可比。寒主闭藏,使皮毛闭,故身无汗。营卫阻滞,失正常之卫外功能,故畏寒。寒邪郁于经脉之间,阳气不舒,故令骨节疼痛。

此病之初,原为外感风寒之邪,虽迁延三载,但始终缠绵未解,并未传经。转来初诊时,病仍属太阳伤寒表实,麻黄证具,故不拘期日,仍当发其汗。
二诊:3月3日。服药后,身觉微汗出,恶寒减,舌紫暗渐退,苔白滑根部微黄,脉细微缓。尚有轻微发热,病仍在太阳。服麻黄汤后,发热恶寒皆减,但现身汗出,脉微缓,营卫失和之象。法宜通阳解表,调和营卫,以桂枝汤加味主之。处方: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60g 大枣10枚 白薇12g
三诊:3月8日。上方服三剂后热退。两日来未再低热,体温36.7℃。膝关节偶尔有短瞬疼痛,微觉头昏,梦多,此外身无明显不适,舌脉均转正常。再少进调和营卫之剂,巩固疗效,并嘱其注意饮食起居,避免病情反复。
7月17日随访,患者说,自第二诊服药后,低热退,至今未再复发,自觉一直良好。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