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亞急性甲狀腺炎
別名巨細胞性甲狀腺炎、肉芽腫性甲狀腺炎、de Quervain甲狀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
【概述】

亞急性甲狀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又稱de Quervain甲狀腺炎,肉芽腫性甲狀腺炎,巨細胞性甲狀腺炎。

【病因學】

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和病毒感染有關。證據有:

1.發病前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發病常隨季節變動、且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2.患者血中有病毒抗體存在(抗體的效價高度和病期相一致),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抗體,其次是腺病毒抗體、流感病毒抗體、腮腺炎病毒抗體等。雖然已有報告,從亞急性甲狀腺炎患者的甲狀腺組織中分離出腮腺炎病毒,但亞急性甲狀腺炎的原因是病毒的確實證據尚未找到。

另外,中國人,日本人的亞急性甲狀腺炎與HLA-Bw35有關連,提示對病毒的易感染性具有遺傳因素,但也有患者與上述HLA-Bw35無關。

【病理改變】

甲狀腺腫大,質地較實。切面仍可見到透明的膠質,其中有散在的灰色病灶。顯微鏡下見病變甲狀腺腺泡為肉芽腫組織替代,其中有大量慢性炎症細胞、組織細胞和吞有膠性顆粒的巨細胞形成,病變與結核結節相似,故有肉芽腫性或巨細胞性甲狀腺炎之稱。

【臨床表現】

多見於中年婦女。發病有季節性,如夏季是其發病的高峰。起病時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典型者整個病期可分為早期伴甲狀腺機能亢進症,中期伴甲狀腺機能減退症以及恢復期三期。

(一)早期 起病多急驟,呈發熱,伴以怕冷、寒戰、疲乏無力和食慾不振。最為特徵性的表現為甲狀腺部位的疼痛和壓痛,常向頜下、耳後或頸部等處放射,咀嚼和吞嚥時疼痛加重甲狀腺病變範圍不一,可先從一葉開始,以後擴大或轉移到另一葉,或始終限於一葉。病變腺體腫大,堅硬,壓痛顯著。病變廣泛時,泡內甲狀腺激素以及非激素碘化蛋白質一時性大量釋放入血,因而除感染的一般表現外,尚可伴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常見表現。

(二)中期 當甲狀腺腺泡內甲狀腺激素由於感染破壞而發生耗竭,甲狀腺實質細胞尚未修復前,血清甲狀腺激素濃度可降至甲狀腺機能減退水平,臨床上也可轉變為甲減表現。

(三)恢復期 症狀漸好轉,甲狀腺腫或及結節漸消失,也有不少病例,遺留小結節以後緩慢吸收。如果治療及時,患者大多可得完全恢復,變成永久性甲狀腺機能減退症患者極少數。

在輕症或不典型病例中,甲狀腺僅略增大,疼痛和壓痛輕微,不發熱,全身症狀輕微,臨床上也未必有甲亢或甲減表現。本病病程長短不一,可自數星期至半年以上,一般約為2~3個月,故稱亞急性甲狀腺炎。病情緩解後,尚可能復發。

【診斷】

患者如有發熱,短期內甲狀腺腫大伴單個或多個結節,觸之堅硬而顯著壓痛,臨床上可初步擬診為本病。實驗室檢查早期血沉增高,白血球正常或減少。血T3,T4增高,而血TSH降低,測攝碘率可降至5~10%以下。這一特徵對診斷本病有重要意義。血甲狀腺免疫球蛋白初期也升高,其恢復正常也比甲狀腺激素為晚。超聲波檢查在診斷和判斷其活動期時是一個較好的檢查方法。超聲波顯像壓痛部位常呈低密度病灶。細胞穿刺或組織活檢可證明巨核細胞的存在。

【治療措施】

腎上腺糖類皮質激素對本病有顯著效果,用藥1~2天內發熱和甲狀腺疼痛往往迅速緩解,一週後甲狀腺常顯著縮小。開始時可給強的松,每日3、4次,每次10mg,連用1~2周,以後逐步每週遞減5mg/d,全程1~2月,停藥後,如有復發,可以強的松再治,并可加用甲狀腺片劑,尤其有甲減者,每天可用40~120mg,幾個月後,漸而停用。鎮痛退熱如消炎痛等藥物,對本病也有效。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