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乾酪性鼻炎
別名rhinitis caseosa、鼻腔膽脂瘤
【概述】

乾酪性鼻炎(rhinitis caseosa)是鼻腔或鼻竇內積聚惡臭的乾酪樣物,日久侵蝕組織和骨質,重者可發生鼻部畸形。

【病因學】

過去稱此病為鼻腔膽脂瘤,然缺乏組織學依據。近年來多數學者認為本病是由於鼻腔或鼻慢性膿性炎症、鼻腔阻塞、分泌物引流不暢,進而粘膜發生乾酪樣壞死和膿性分泌物濃縮,最終形成乾酪樣物質積蓄於鼻腔或鼻竇所致。

【病理改變】

乾酪樣物為淡黃色無組織結構的半固體,由膿細胞、壞死組織、脫落上皮、硬脂、少量膽固醇和鈣鹽結晶等無定形碎屑構成;其中尚可有白色鏈絲菌等真菌、類白喉桿菌等微生物,偶爾還可看到異物、鼻石或死骨等。鼻粘膜的病理改變視本病嚴重程度而異,輕者為炎性浸潤、增生,重者則發生粘膜變性、壞死和肉芽增生,更甚者骨質破壞、外鼻變形或瘻管形成。

【臨床表現】

多一側發病,病程緩慢。主要症狀是進行性鼻阻塞、膿性鼻涕奇臭、少量鼻出血、嗅覺減退和頭昏、頭痛、食慾不振等。如侵入蝶竇,則可損害視力和發生腦神經麻痺。

檢查  鼻腔內乾酪樣物堆積,鼻中隔穿孔,外鼻變形,眼球移位,上頜竇前壁或硬齶可見瘻管。早期X線拍片可見鼻竇均勻模糊,晚期則可見竇腔擴大和骨質破壞。活組織檢查僅顯示慢性炎症,須與惡性腫瘤相鑒別。

【治療措施】

徹底清除鼻腔或鼻竇內乾酪樣物,并作鼻腔沖洗。如發現有鼻息肉、肉芽組織、異物或死骨等,亦應一并清除。如病變累及篩竇或上頜竇,則應行篩竇刮除術或上頜竇根治術。局部小瘻管多在原發病灶清除乾淨自然癒合,但較大瘻管則需搔刮和縫合。本病預後較好,經治療後多不復發。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