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念珠菌病
别名candidiasis
【概述】

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真菌性传染病。

【病因學】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人体正常寄生菌群之一。念珠菌可从正常健康人口咽、肛门、阴道、中段尿和皮肤查出。念珠菌可通过外源或内源途径引起皮肤、粘膜和内脏、骨骼、脑的感染。甚至通过血行播散引起菌血症、败血症。念珠菌病大多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在正常情况下白色念珠菌与人体处于共生状态,并不致病。当共生状态被破坏时可导致感染,故又称条件性感染。因此念珠菌为一种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主要有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皮质激素,手术创伤,器官移植,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某些慢性病,白血病及恶性肿瘤,内窥镜检查,老年人等。本病发病率近年来明显增加,应引起重视。

【臨床表現】

(一)皮肤念珠菌病本型绝大多数属外源感染,由白色念珠菌侵入表皮引起炎症反应。一般不伴有粘膜或内脏感染。

  1. 擦烂红斑多见于肥胖妇女及隐性糖尿病患者。皮损好发于肛周、臀沟、腹股沟、腋下、颈部、乳房皱襞。常因温暖、潮湿、皮肤浸渍而受感染。皮损为红斑,边界清楚,四周常有卫星状分布的丘疹、水疱。丘疹表面常有领圈状鳞屑。
  2. 指(趾)间擦烂多见于持续浸水的工人及家庭主妇,好发于中指及无名指之间,指间表皮浸渍发白,擦去表皮后露出糜烂面。
  3. 念珠菌性甲沟炎表现为甲周皮肤红肿、疼痛,用力压迫有淡白色渗出液。可继发化脓性指头炎。病程慢性。常并发念珠菌性甲癣。
  4. 念珠菌性尿布疹好发于新生儿。生后一天即可发病。皮损特征为臀部及外生殖器部位可见边界清晰的鲜红色斑,周围有呈卫星状分布的丘疹和脓疱。丘疹表面有领圈状鳞屑。有的患者同时患有鹅口疮。
(二)粘膜念珠菌病本型主要是内源性感染。
  1. 口腔念珠菌病又称鹅口疮(thrush)。本病较常见,多发生于营养不良的婴儿。好发于齿龈、舌侧缘、口腔和咽部粘膜。皮损为轻度红斑,其上覆蓋白色凝乳状伪膜,易擦去,露出糜烂面。本病若蔓延到食管或气管,引起内脏念珠菌病。
  2. 念珠菌性女阴阴道炎本病的诱因常见为妊娠、糖尿病和长期使用抗生素。混合细菌感染亦不少见。其症状为白带增多,女阴瘙痒及烧灼感。白带呈凝乳状。阴道粘膜及女阴皮肤表现为红斑,表面有灰白色奶酪状伪膜。
  3. 念珠菌性龟头炎包皮过长者易发本病。患者往往与患有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患者性交而发病。症状表现为红斑,伴有浅表糜烂,其上有白色鳞屑,可出现卫星状小丘疹、脓疱。常有瘙痒及烧灼感。
(三)内脏念珠菌病
  1. 肺念珠菌病可由口腔念珠菌病或支气管念珠菌病直接蔓延,或血行播散,或继发于其他肺部疾患。症状为低热、咳嗽、白色稠痰,X线胸片无特异性,诊断依靠真菌检查。
  2. 消化道念珠菌病临床上可见食管炎、口角炎、结肠炎、肛周炎。此外念珠菌性心内膜炎、脑膜炎、败血症有时可见。

【診斷】

皮肤和粘膜念珠菌病根据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即可诊断。内脏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而且缺少特异性,但念珠菌感染多数在原发病基础上发生的。因此,患者新发症状和体征如不能以原发病解释,同时又存在各种诱发因素,真菌检查阳性,应考虑念珠菌病。

【治療措施】

(一)皮肤念珠菌病

本病较易治疗,以外用抗真菌药为主,1~3%克霉唑霜,2%咪康唑霜(达克宁)均可。

(二)粘膜念珠菌病

常需内服克霉唑或酮康唑。噻康唑霜(妥善)对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迅速。亦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阴道。中药苦参、百部、蛇床子、地肤子、龙胆、黄连、鹤虱煮水外洗或坐浴。

(三)内脏念珠菌病

  1. 二性霉素B静脉滴入,每日0.1~0.7mg/kg。脑膜炎患者需鞘内给药。
  2. 5-氟胞嘧啶成人每日8g,儿童按150mg/(kg﹒d)。
  3. 酮康唑每次0.2g,每日2次口服。
  4. 多聚醛制霉菌素5万u雾化吸入治疗肺炎,每日2次。
  5. 注射转移因子以增强免疫功能。
  6. 积极防治原发病。
  7.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