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概述】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类型,系由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变继续发展所致。胰腺腺泡、脂肪、血管大片坏死,胰腺组织水肿,体积增大,广泛性出血坏死。腹膜后间隙大量血性渗出液。网膜、系膜组织被渗出的胰酶所消化。此型胰腺炎病情笃重,且发展急剧,并发症多,死亡率很高。

【臨床表現】

骤起上腹剧痛或在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治疗过程中出现高热,弥漫性腹膜炎,麻痺性肠梗阻,上腹部肿块,消化道出血,神经精神症状,休克。

【輔助檢查】

  1. 血尿淀粉酶可有持续升高或因胰腺广泛坏死而不升高。血钙下降,其值<1.74mmol/L(7mg%)则预后差。血糖增高,出现糖尿。血清高铁血红蛋白阳性。
  2. 腹腔穿刺液血性混浊,淀粉酶、脂肪酶升高。
  3. B型超声检查可见胰腺肿大,内部光点反射稀少。CT显示胰腺弥漫性增大,外形不规则,边缘模糊,胰周间隙增宽。

【診斷】

  1. 症状:骤起上腹剧痛或在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治疗过程中出现高热,弥漫性腹膜炎,麻痺性肠梗阻,上腹部肿块,消化道出血,神经精神症状,休克。
  2. 体征:全腹膨隆,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少数患者因含有胰酶的血性渗液经腹膜后间隙渗至皮下,出现皮下脂肪坏死,两侧腹壁淤斑和脐周围褪色。

【治療措施】

  1. 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根据血生化检测结果补充钾、钙、镁。输入全血及血浆,补足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必要时加用正性收缩能药物(多巴胺、多巴酰胺、异丙基肾上腺素)。
  2. 禁食,胃肠道外营养(TPN):采用葡萄糖/氨基酸系统;非蛋白质热与氮比例约为150~200︰1,热卡146~188kJ/kg(35~45kcal/kg),补液量30~45ml/kg。
  3. 抑制胰腺外分泌细胞的酶蛋白合成:术后即开始给予5-氟尿嘧啶250mg溶于500ml液体中静脉滴入,连续5~7天。福埃针(EOY)100~200mg,1~3次/日,5~7日。
  4. 抗感染:感染菌常为需氧与厌氧菌混合感染,如肠球菌、大肠杆菌、类产碱杆菌、金葡菌、绿脓杆菌、克雷白杆菌属、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选用氯林可霉素,哔哌青霉素,甲硝唑。必要时作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5. 腹腔灌洗:穿刺置管腹腔灌洗,24小时内灌洗平衡盐溶液12~24L,以减少中毒症状。
  6. 手术治疗:
    1. 适应证:诊断尚不能肯定但有急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出现休克或同时伴有胆道结石、胆道蛔虫,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阻塞性黄疸,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者。
    2. 手术时机:经积极治疗若腹痛腹胀,中毒症状加重,腹腔穿刺出血性渗液,即应手术,手术时间愈早,死亡率愈低。
    3. 手术方式:病程早期主要为引流和清除坏死组织,后期主要为处理胰腺和胰外感染及并发症。
      1. 病情重笃,情况差,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患者,可行单纯胰周及腹腔引流。
      2. 病情允许,行胰腺坏死组织清创引流术。
      3. 对胰腺部分或全胰切除应慎重。必要时行三个造口(探查性胆总管造瘘,减压性胃造瘘,空肠营养性造瘘)。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