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手癣、足癣、甲癣
别名tinea manus
【概述】

指(趾)间及掌、跖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称为手癣(tinea manus)和足癣(tinea pedis),侵犯指(趾)甲者称甲癣(tinea unguium)。足癣在浅部真菌病中发病率最高,而且是产生手癣、体癣、股癣、甲癣的根源,应积极防治。

【病因學】

手、足癣致病真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其次为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由于红色毛癣菌抵抗力强,不易控制,已成为手癣、足癣的主要病原菌。掌跖皮肤角质层厚及足部多汗、无皮脂均有利于真菌感染。穿不透气的鞋和潮湿环境是发病和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足癣多为间接传染,公共浴池的拖鞋和浴巾、修脚刀、互穿鞋袜是主要传播媒介。

【臨床表現】

  1. 足癣:俗称“脚气”,多见于成年人。南方发病率高。冬轻夏重。经常穿着胶鞋的人患病率较高。临床上分四型,但常同时混合存在而以某一型为主。(1)角化过度型皮损由于角化过度而致皮肤增厚、粗糙,冬天常发生皲裂而疼痛。(2)水疱型水疱常位于足底,疱壁厚而不容易破,内容透明。成群或散在分布。水疱周围皮肤正常。数日后疱液吸收而干燥脱屑。如继发细菌感染则成脓疱。本型常有瘙痒。(3)浸渍糜烂型皮损处皮肤由于潮湿、浸软变白,擦去表皮后露出红色糜烂面,好发于第三、四趾间。常有剧烈的瘙痒。常因搔抓而继发细菌感染如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丹毒、蜂窝织炎等。本型常有恶臭。(4)丘疹鳞屑型皮损位于足底、足缘和足跟等处。表现为红斑及丘疹,表面有明显的小片状脱屑。夏季可发生水疱。由上述四型皮损延伸发展到足背时,皮损为环状红斑,表面有鳞屑,边缘有水疱、丘疹、形似体癣。
  2. 手癣:俗称“鹅掌风”。皮损与足癣大致相同。多从一侧手开始,如双手患病,先发病的手病情较重。皮损主要为水疱型和角化型,而浸渍糜烂型较少见。冬季患部皮肤变粗厚,易发生皲裂。夏季可发生水疱,破裂后常形成领圈状脱屑。常有瘙痒。病程慢性,可多年不愈。手癣由于误诊、误治,皮损常发生湿疹化。
  3. 甲癣:俗称“灰指甲”。一般以1~2个指(趾)甲开始发病。重者全部指(趾)甲均可罹患。患病甲板表现为失去光泽、日久甲板增厚变形、呈灰白、污黄色。甲板变脆而破损脱落。有时甲板与甲床分离。
  4. 癣菌疹(dermatophytids):是一种由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皮疹。足癣患者最常引起癣菌疹。其皮损常见有三种类型:汗疱疹型、丹毒样型、苔藓样丘疹型。皮损真菌检查阴性。癣菌素试验阳性。

【診斷】

根据临床表现及真菌直接镜检阳性即可确诊。

【治療措施】

  1. 手足癣:以局部治疗为主,可根据不同类型而选用不同剂型的抗真菌药:
    1. 水疱型:可用酊剂如复方苯甲酸酒精、复方土槿皮酊、新皮癣净(主要成分为水杨酸、苯甲酸、碘、氮酮等)。
    2. 浸渍糜烂型:如渗出液不多可选用粉剂如足粉、足爽粉(主要成分为中药密陀僧、冰片、炉甘石等),如渗出液多或继发感染者宜用1:5000~1:8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雷佛奴尔溶液浸泡患足,每日1~2次。皮损干燥后可用霜剂或粉剂。同时酌情使用抗生素。
    3. 丘疹鳞屑型:可选用霜剂如克霉唑、咪康唑(达克宁)、复方咪康唑等。
    4. 角化型:可用软膏如复方苯甲酸软膏。
  2. 甲癣:首先必须清除病甲,方法有外科手术拔甲,40%尿素溶甲或每日用热水浸泡病甲,使其变软,再用小刀刮除病甲。病甲清除后可外用2.5%碘酒、新皮癣净继续清除甲床上残余真菌,直至新甲全部长出。
  3. 癣菌疹: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如足癣。原发病灶消失,皮损亦随之消退。同时服用抗组胺药。局部可对症处理。
对病程长、皮损面积大、顽固难治的患者,可考虑口服酮康唑0.2g,每日1次。应注意观察其副作用,定期检查肝功能。

【預防】

防止足癣的关键是保持足部通气、干燥、降低湿度。注意个人和集体卫生。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