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急性氣管-支氣管炎
別名急支、acute tracheobronchitis
【概述】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是病毒或細菌感染,物理、化學性刺激或過敏反應等對氣管-支氣管粘膜所造成的急性炎症。

【病因學】

受涼和過度疲勞可削弱上呼吸道的生理性防禦機能,使感染有發展的機會,所以發病多見於寒冷季節。健康成年人多半由腺病毒或流感病毒引起,兒童則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為多見。病毒感染抑制肺泡巨噬細胞的吞噬和纖毛細胞的活力,使呼吸道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等細菌有入侵的機會。鼻竇炎或扁桃體感染的分泌物吸入後也可引起本病。物理與化學性刺激如過冷空氣、粉塵、某些刺激性氣體等,均易引起本病。對細菌、蛋白質過敏也可發病。寄生蟲如鉤蟲、蛔蟲等幼蟲在肺臟移行時,也可以引起支氣管炎。兒童有反覆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發作者,應排除少見疾病如囊性纖維化肺病或低免疫球蛋白血症的可能性。

【病理改變】

氣管、支氣管粘膜充血、水腫,纖毛上皮細胞損傷脫落,粘液腺體肥大,分泌物增加,並有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浸潤。炎症消退後,氣管、支氣管粘膜的結構和功能可恢復正常。

【臨床表現】

起病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如鼻塞、噴嚏、咽痛、聲嘶等。全身症狀輕微,僅有輕度畏寒、發熱、頭痛及全身酸痛等。咳嗽開始不重,呈刺激性,痰少。1~2天後咳嗽加劇,痰由粘液轉為粘液膿性。較重的病例往往在晨起、睡覺體位改變,吸入冷空氣或體力活動後,有陣發性咳嗽。有時甚至終日咳嗽。咳劇時可伴噁心嘔吐或胸腹肌痛。當伴發支氣管痙攣,可有哮鳴和氣急。急性氣管-支氣管炎一般呈自限性,發熱和全身不適可在3~5天消退,咳嗽有時延至數周方愈。

粘液分泌物在較大支氣管時,可有粗的乾性羅音,咳嗽後消失。水樣分泌物積留在小支氣管時,則在肺部聽到濕性羅音。

X線胸片無異常或僅有肺紋理增深。病毒感染者血淋巴細胞可增加,細菌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

【治療措施】

由於呼吸道病毒感染常是細菌性氣管-支氣管炎的誘發因素,因此平日開展體育鍛煉,進行耐寒訓練以增強體質,常是預防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做好勞動保護,防止有害氣體、酸霧和粉塵外逸以維護工人健康。

有全身症狀應適當休息,注意保暖,多飲水。刺激性咳嗽宜用蒸汽吸入,或用生理鹽水超聲霧化吸入。乾咳者可用咳必清25mg、 咳美芬10mg或可待因15~30mg,一日3次。祛痰劑可用棕色合劑10ml、溴己新(必嗽平)8~16mg或沐舒痰30mg,每日3次。如有支氣管痙攣,可用氨茶鹼0.1g、博利康尼2.5mg或舒喘靈2.4mg,每日3次口服。

如有發熱、全身酸痛者,可用阿司匹林0.3~0.6g或克感敏1片,每日3次。如有細菌性感染,可適當用抗生素如頭孢拉定或阿莫西林等。

【鑑別】

多種疾病如肺結核、肺癌、支原體肺炎、肺膿腫、麻疹、百日咳、急性扁桃體炎等應與急性支氣管炎鑒別。

流行性感冒在症狀上與急性氣管-支氣管炎頗相似,但全身症狀較顯著,發熱、頭痛和週身酸痛較為明顯;白細胞數量減少。根據流行病史、補體結合試驗和病毒分離可確診。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