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枇杷葉(去毛盡,塗薑汁,炙令香熟) 薏苡仁(微炒) 白茯苓(去皮) 人參(去蘆) 縮砂仁(去皮)各30克 大腹子(微炒) 隨風子(如無,可用楝實、訶子代) 杜仲(去皮,用薑汁與酒合和塗炙,令香熟微焦) 石斛(細銼,酒拌,微炒) 藿香葉 木香 沉香 陳皮(去白)各22.5克 谷櫱(微炒) 檳榔(炒) 丁香 五味子(微炒) 白豆蔻(微炒,去皮) 青皮(去瓤) 桑白皮(微炒)各15克 白朮(炒)60克 神麴(微炒) 半夏(湯洗七遍,生薑7.5克切片,與半夏同搗爛,作餅炙黃)各7.5克 甘草(炙)45克
【製法用量】
上藥搗羅為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薑2片,大棗3枚,同煎至100毫升,溫服,不計時候。如療五噎,入干柿1枚同煎;如療膈氣,吐逆羸困,入薤白10厘米、棗5枚同煎。
【功效】
養氣安神,健脾開胃。
【主治】
五噎五膈,脾胃不和,胸膈痞悶,脇肋脹滿,心腹刺痛,不思飲食,或多痰涎,口苦吞酸,胸滿短氣,肢體倦怠,面色萎黃;中焦虛痞,不任攻擊,臟氣虛寒,不受峻補,或因病氣衰,食不復常,稟受怯弱,不能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