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浏览器未开启Javascript!本网站利用它优化用户的浏览体验,若未开启它,除了导致部分网页功能无法正常运作,浏览效能也会较差!


home
search
AD
证型胆郁痰扰
【概念】

胆郁痰扰证是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热内扰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概称。多因七情郁结、气机不畅而形成。

主要临床表现:眩晕、口苦、呕恶、烦躁、失眠、胸闷、舌苔黄腻、脉弦滑等。

本证常见于“眩晕”、“不寐”、“气郁”等疾病中。胆郁痰扰证应与“痰火扰心证”、“肝火上炎证”、“肝胆湿热证”、“胆热证”相鉴别。

【鑑別處理】

临床上许多疾病可见胆郁痰扰证,各有特点,治疗亦不尽同,应加以区分。

  1. 眩晕而见本证者,因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引动肝阳所致,虽以头晕目眩为主症,然因胆经郁热,痰浊内阻,故常兼见口苦、呕恶胸闷,右胁不舒、纳呆,夜寐多梦等,治宜清热化痰,平肝潜阳,方用温胆汤(《千金方》)酌加天麻、钩藤之类。
  2. 不寐而见本证者,因情志内伤,胆失疏泄,郁而化热,气郁痰生,痰热内扰,心神不宁所致,以烦躁、不寐、多梦、易惊为其症状特点,兼有口苦咽干,小溲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表现,治宜清热化痰、养心安神,方用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酌加远志、枣仁之属。
  3. 气郁而见本证者,以气机郁滞痰;涎结聚为其主要病机,故常见咽中不适,似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吞之不下,胸闷胁痛。苔薄而腻,脉弦滑,治应清热化痰、调气解郁,方用温胆汤酌加荔枝核、柿蒂等品。
胖人多湿,易聚湿成痰,故本证多见于胖人,尤以性情急躁、多愁善感者更易罹患本证。

胆郁气滞,痰浊中阻,易碍气机,以致胃失和降,故胆郁痰扰证常兼挟胃气上逆而出现泛恶作呕等症状。

【類證鑑別】

  1. 痰火扰心证与胆郁痰扰证:二证有痰热所致的神志症状,常易混淆。但痰火扰心证的病因病机较胆郁痰扰证复杂,或为七情所伤,气郁化火,煎熬津液成痰,致痰火扰心,或因外感热邪挟痰内扰心神。临床上,胆郁痰扰证有气机不疏的表现,如胸闷、呕恶等。痰火扰心证有火热炽盛的表现,如面赤气粗、便秘尿赤,如痰火扰乱心神,则可见狂躁、哭笑无常等。
  2. 肝火上炎证与胆郁痰扰证:二证均可因七情内伤所致,前者因肝郁化火,上攻头目,常出现头晕目眩、咽干、口苦,与胆热痰扰证易于混淆。但胆郁痰扰证以“郁”、“痰”互结为主要表现,如胸闷,喜太息、泛恶作呕、烦躁不寐、苔黄腻、脉弦滑等;而肝火上炎证则以“火”、“热”上炎为主要表现,如面红耳赤、烦躁易怒、脇肋灼痛、便秘尿赤,甚或吐血衄血,舌红苔黄糙、脉弦数为其特征。
  3. 肝胆湿热证与胆郁痰扰证:肝胆相表里,胆郁常致肝郁,故二证均可有肝胆郁热表现,如口苦、脇肋不舒,痰与湿在病机上关系密切,又均可阻遏气机,出现纳呆、呕恶等症状,二证颇多相似,须加分辨。肝胆湿热证病因病机较复杂,多由感受湿热外邪而致,亦可因嗜酒或恣食肥甘,酿生湿热,或由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郁而化热引起,不似胆郁痰扰证仅以七情内伤、气机郁结为主。胆郁痰扰证热势较缓,故以眩晕、口苦、烦躁不寐、胸闷等为主要表现,脉多弦滑。肝胆湿热证热邪较盛,临床表现有多种情况,如湿热相蒸,胆汁外溢,可见身目发黄;如湿热阻遏中焦气机,脾胃升降失司,可见恶心欲呕、纳呆腹胀、大便不调、脉多弦数;如湿热下注,则可见阴囊湿疹、睾丸肿痛,妇女外阴痒痒、带下黄臭等。
  4. 胆热证与胆郁痰扰证:二证均与情志失调有关,且临床上都有不寐、口苦等症状,相似之处颇多,应予区分。胆热证由于七情内伤,胆郁化热,临床单见热壅胆腑的表现,出现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胸胁苦满、苔黄、脉弦等症。而胆郁痰扰证则以情志失调为主,常因胆失疏泄,气郁痰生,痰浊蒙蔽形成,挟热者亦可见口苦、咽干,其主症则为眩晕泛恶、精神抑郁,烦躁失眠、胸闷不畅等。

【文獻別錄】

  1. 《张氏医通‧郁》:“上焦,阳也,卫气所治,贵通利而恶闭邪,郁则津液不行而积为痰涎。胆以咽为使,胆主决断,气属相火,遇七情至而不决,则火郁而不发,火郁则焰不达,焰不达则气如焰,与痰涎聚结胸中,故若炙脔。”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