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证型胃强脾弱
【概念】

胃强脾弱证是指胃腐熟水谷功能过亢,脾运化功能减弱致使出现胃热脾虚的证候。多因恣食肥甘,虫积或中焦热结所致。

本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消谷善饥,形体消瘦,嘈杂腹胀,大便溏泄,或心烦头眩,或发为黄疸,或嗜食异物,毛发干枯,苔黄,舌质红,脉细弦带数。

胃强脾弱证常见于“黄疸”、“小儿疳证”等病中。

本证应与“胃热证”相鉴别。

【鑑別處理】

胃强脾弱证可见于多种疾病中,其临床表现各异。

  1. 如出现在“黄疸”病中,则见嘈杂,食入腹胀,心烦头眩,大便溏泄,久则发为黄疸,《金匮》有谷疸之称,多因胃热蕴盛,脾虚泄泻所致。《类证治裁》曰:“胃实则痞而热,脾虚则食后用饱”。治宜调理脾胃,消食和中,方选小柴胡汤(《伤寒论》)加白术、枳壳、山栀等。
  2. 若胃强脾弱证出现在“小儿疳症”中,多见肌肉消瘦,毛发焦稀,两目昏暗,腹大青筋,口馋嗜食,大便腥臭,尿液混浊,烦热不安,揉鼻咬衣,偏食异物等症,此为后天失调,过食肥甘,积滞日久,或寄生虫,或药物克伐太过等因素,致使脾虚失运,胃热耗津。《小儿药证直诀》曰:“疳皆脾胃病,亡津液所作也”。治宜消导、或消补兼施、或以补为主等三法,方选董氏疳积方(《幼科刍言》)加减。
脾胃为后天之本,纳谷布精,人赖以而生。平素嗜食辛辣厚味及生冷食物者,易患本证。

胃强脾弱证的出现,提示脾胃已伤,在其疾病的演变过程中,可因胃热烁津而导致消渴,出现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及多尿等症;亦可因脾胃受损,日久导致中气衰败,元气亏损,出现形瘦,气短乏力,动则汗出,饮食不进,精神萎靡,胃气绝的危重症状。

【類證鑑別】

  1. 胃热证与胃强脾弱证:胃主受纳,腐谷,脾主运化,二者协调,参与人体的纳谷消化吸收。但各有自己的正常生理功能,临床上可见单独发病,亦可同时互为因果。胃热证是指炙煿辛热,或肝火横逆犯胃,热邪内结阳明等,导致胃腑蕴热,胃气失和出现胃脘胀痛,口渴饮冷,消谷善饥,吞酸嘈杂,口臭便秘,齿龈睡痛,舌红苔黄,脉滑数等症状,其与胃强脾弱证的鉴别要点为:二者都有胃热的临床表现,但前者热象较后者明显;而后者有明显的脾气虚弱,脾运不化的症状,如大便溏泄,食后作胀等。前者的病变主要在胃;后者则脾胃同病。

【文獻別錄】

  1. 《金匮要略》:“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2. 《医学见能》:“食而善饱,每饱又作胀者,胃强脾弱也。”
  3. 《东垣十书》:“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刽而食㑊。”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