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證型寒痰
【概念】

寒痰證又稱冷痰證,是指寒與痰相搏結,寒痰阻肺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症狀。寒痰證是由於素有痰濁又感外寒,或陽虛生寒,水濕不運,寒與痰相搏結所致。

寒痰證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痰色白而清稀,胸悶咳喘,形寒肢冷,尿清便溏,舌質淡,苔白滑,脈沉滑。

寒痰證常見於「哮」、「咳嗽」、「嘔吐」等疾病中。

寒痰證在臨床上應與「濕痰證」、「風寒犯肺證」相鑒別。

【鑑別處理】

寒痰證出現在哮、咳嗽、嘔吐等疾病中雖然都有痰與寒結的共同表現,但又有各自的特點,其治法亦有區別。

  1. 寒痰證所致之哮與咳嗽,因病因病位相同,均出現上述寒痰證的一系列表現,但哮為寒痰伏肺所致的反覆發作的痰鳴氣喘病,不發時如常人,發作時以呼吸急促,喉間哮鳴為特徵,治宜溫化寒痰,利氣平喘,方選小青龍湯(《傷寒論》)。
  2. 咳嗽出現寒痰證為寒痰阻肺,肺失肅降所致,以咳嗽日久,時輕時重,後背冷感為特徵,治宜溫肺散寒,化痰止咳,方選苓甘五味薑辛湯(《金匱要略》)合二陳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化裁。
  3. 嘔吐出現寒痰證是由於寒痰內停,胃失和降所致,特點是胃脘脹悶,喜溫惡寒,嘔吐痰涎,治宜溫化寒痰,和胃降逆,方選小半夏湯《(金匱要略》)合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傷寒論》)化裁。

寒痰證多見於陽虛之人,陽虛寒盛,水濕阻滯,凝結為痰。老年人陽氣不足,較易出現寒痰證。一年之中多季陰寒盛,內外合邪故寒痰證易在冬季發作或加重。一日之中夜晚陰氣盛,故寒痰證的表現往往在夜晚加重。我國北方氣溫較低,陰寒偏盛,故北方寒痰證多於南方。

寒痰證在病機演化過程中易於出現的兼夾證候有脾陽虛和腎陽虛。脾主運化水濕,古人稱「脾為生痰之源」。脾陽虛則運化無權,水濕凝滯則生痰,而且痰濕阻滯又傷脾陽,故寒痰證常伴脾陽虛證出現。脾陽虛證主要表現為食慾不振,脘腹痛而喜按喜溫,四肢不溫,大便稀溏,舌質淡嫩,苔白滑,脈沉細無力。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根本,有蒸化水液之功,腎陽虛則溫化無權,水濕內停,上泛為痰,寒痰阻滯,亦傷腎陽,故寒痰證常兼腎陽虛證。腎陽虛證的主要表現為:腰膝痠軟,形寒肢冷,頭暈耳鳴,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類證鑑別】

  1. 濕痰證與寒痰證:濕痰證是脾氣虛弱,水濕不運,聚濕生痰所致。寒痰證是由於體內素有痰濁,又感外寒,或脾腎陽虛,陽虛生寒,水濕不化,凝聚生痰所致。濕痰證與寒痰證均可出現痰白質稀,胸部滿悶,咳嗽氣急,舌淡苔滑等症狀,二者的鑒別在於濕痰證以吐痰量多,納呆嘔惡,胸悶身重等濕困脾胃的表現為特徵,而寒痰證以痰質清稀,形寒肢冷,尿清便溏等寒象為特徵。
  2. 風寒犯肺證與寒痰證:風寒犯肺證是由於外感風寒,內舍於肺,肺衛失宣所致。由於肺失肅降,津液不布,凝聚成痰,故風寒犯肺證也出現咳嗽,痰白清稀等與寒痰證相似的臨床表現,但風寒犯肺證還可兼見惡寒發熱,頭身酸礎,鼻塞流清涕等表寒證,故可與寒痰證相鑒別。

【文獻別錄】

  1. 《諸病源候論‧痰飲病諸候》:「冷痰者,言胃氣虛弱,不能宣行水穀,故使痰水結聚,停於胸膈之間,時令人吞酸氣逆,四肢變青,不能食飲也。」
  2. 《聖濟總錄‧痰飲門》:「冷痰:論曰氣為陽,陽不足者,不能銷鑠水飲,遇脾氣虛弱,氣道否隔則聚飲而成痰,浸漬腸胃,上為嘔逆吞酸,下為洞泄寒中,久不已,則令人消瘦,倚息短氣,妨害飲食。昔人治痰飲,多以溫藥和之,正為此也。」
  3. 《醫宗必讀‧痰飲》:「在腎經者,失為寒痰,脈沉面黑,小便急痛,足寒而逆,心多恐怖,其痰有黑點而多稀,薑桂丸,八味丸,胡椒理中丸。」
  4. 《七松岩集‧痰飲》:「寒痰者,陽氣先虧,表裏不能衛護,遇外寒而痰喘,裏虛不能健運,多痰飲而痞滿惡嗽,以溫中益氣,散表裏之寒。」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