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证型寒滞肝脉
【概念】

寒滞肝脉证,是指寒邪内侵肝经致疏泄失常、气血凝滞,而以少腹寒凝气滞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腹胀痛,牵引睾丸坠痛,甚则阴囊收缩,得热痛缓,畏寒肢冷,面色㿠白,小便清长,女子带下清冷,痛经,舌苔白滑,脉沉弦或沉紧而迟等。

寒滞肝脉证常见于“疝气”、“腹痛”、“痛经”等疾病中。

本证应与“寒邪犯胃证”、“肝阳虚证”相鉴别。

【鑑別處理】

寒滞肝脉证,因感寒有轻重之异,秉赋有强弱之分,病变部位有上下之别,所以在不同疾病中的临床表现各具特点,治法也不尽相同,当加辨析。

  1. 如疝气病中出现寒滞肝脉证,轻者仅见少腹牵引睾丸坠胀疼痛,痛势悠悠,病位以少腹为主,伴有形寒肢冷,舌苔白滑,脉沉弦等,因寒邪较轻,气机阻滞不甚,治宜暖肝散寒,温通并用,方选暖肝煎(《景岳全书》);重者少腹阵痛绕脐,甚或绞痛,疼痛牵掣睾丸,伴有恶寒汗出,手足厥冷,脉弦紧等,因阴塞内结,阳气衰微,治宜散寒止痛,方选大乌头煎(《金匮要略》)。
  2. 腹痛病中出现寒滞肝脉证,亦以少腹疼痛为主,但痛势可波及全腹和两脇,且有拘急感,与疝气痛引睾丸有别,治宜疏肝理气,温散结合,方选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
  3. 妇人痛经病中出现寒滞肝脉证,临床表现为少腹疼痛,多在行经之前,经色黑而清稀,四肢清冷,得温痛减,带下淋漓,舌淡苔白腻,脉细沉,治宜温经理气,散寒止痛,方选温经汤(《金匮要略》)加灭。

寒滞肝脉证虽可见于不同的疾病,但寒邪凝滞肝之络脉为其共同的病机,故本证好发于阳气不足,阴寒内盛之人,因阳虚生内寒,寒凝则痛。 在病机演变过程中常有两极情况,一是由于寒邪外犯,肝经气机阻滞,表现以邪实为主,一是由于素体阳虚,阴寒内盛,寒凝肝脉,表现以虚寒为主。 但应当指出,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寒凝亦可化热,寒凝脉痹,亦可血瘀,这些兼证,不可不辨。

【類證鑑別】

  1. 寒邪犯胃证与寒滞肝脉证:寒为阴邪,主凝敛收引,故寒凝气滞必致疼痛,疼痛为两证的共同症状。但寒邪犯胃证,系因胃受寒邪,和降失司,浊阴之气挟痰涎上逆所致,临床可见脘部疼痛,干呕,吐涎洙等症;而寒滞肝脉,则是因厥阴之脉,“循少腹,过阴器”,“布两脇”,其疼痛常在少腹,甚者痛引睾丸,或掣引两脇。可见两证疼痛部位不同。
  2. 肝阳虚证与寒滞肝脉证: “肝虚则生寒”(《圣惠力》),肝阳虚证系因虚致寒,属虚寒,寒滞肝脉证因寒为病,偏于实寒,一虚-实,性质不同。两者虽均可见少腹或腹部疼痛及不同程度的“寒象”,但肝阳虚证的疼痛,其痛悠悠,喜温喜按,并兼有精神悒悒不乐,头痛目眩,胸胁满痛,懒言,善太息,神疲气短,肢冷便溏,舌淡,脉虚弦等阳虚之征;而寒滞肝脉证的疼痛常局限于少腹,且呈阵发性,痛势由轻而重,并以攻撑胀急为特点。前者重在温养肝阳,后者则重在温散肝寒。

【文獻別錄】

  1.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脇肋与少腹相引痛矣。”
  2. 《笔花医镜》:“肝寒之症,脉左关必沉迟,其症为小腹痛,为疝瘕,为囊缩,为寒热往来。”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