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证型肾气不固
【概念】

肾气不固证是指肾气亏损,封藏固摄失职而引起膀胱失约,精关不固的证候。由于年高或劳损等因素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为:小便频数而清,尤其夜间为甚,溺后余沥不尽或失禁,遗精早泄,腰膝酸软,女子白带清稀,胎动易滑,苔白质淡,脉沉细。

肾气不固证常见于“遗精”、“遗尿”、“劳淋”、“尿浊”、“带下”、“胎漏”等疾病中。

本证应与“肾气虚证”、“肾不纳气证”相鉴别。

【鑑別處理】

肾气不固证发生在不同的疾病中各有特点,治法有别。

  1. 如遗精病中见肾气不固证,出现滑精频作,面色㿠白,精神萎靡等症,多因青年早婚,恣情纵欲,肾气虚匮,《证治要诀》说:“色欲过度,下元虚惫,泄滑无禁。”治宜补肾涩精,方选济生秘精丸(《济生方》)、斑龙丸(《医统方》)。
  2. 如在遗尿病中见肾气不固证,出现遗尿,小便清长而频数,面色㿠白,腰腿酸软,或智力迟钝等症,多因先天不足,肾虚不能制约水道所致,治宜温肾固涩,方选桑蜾峭散(《本草衍义》)合固脬汤(《杂病源流犀烛》)。
  3. 如淋病中见肾气不固证,出现小便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缠绵难愈等劳淋诸症,多由酒色劳倦,或诸淋日久,肾气亏虚所致,治宜补肾固涩,方选菟丝子丸(《沈氏耸生书》)、鹿茸补涩丸(《杂病源流犀烛》)。
  4. 如在妇人带下病中出现肾气不固证,以带下色白清稀,腰膝虚软,面色㿠白,经行衍期或宫寒不孕等症为特点,治宜补肾止带,方选金匮臀气丸(《金匮要略》)合完带汤(《傅青主女科》)。著在胎漏中见肾气不固证,出现妊娠期下血不止,色淡,腰酸虚软,精神疲乏等症,多因劳损过度,肾气亏虚,气虚则血无所依,故漏下不止,治宜益肾补气,方选助气补漏汤(《傅青主女科》)。
临床可根据上述病证特点,加以辨析。

肾气不固证的发生常因人而异。如在小儿表现为遗尿,在老人则表现为劳淋,在妇人为带下、胎漏,在男子为遗精滑泄,一般可根据年龄特点加以判别。

肾气不固证在其病机演化过程中,如日久不愈,或治不如法,或调理失度,进一步发展可致滑脱不禁,终成虚脱危候。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甚属必要。

【類證鑑別】

  1. 肾气虚证与肾气不固证:两证病因雷同,均属肾虚,但仍有一定区别。肾气不固证的成因,多由年幼肾气不充,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年高肾气衰弱;或久病体虚;或青年早婚纵欲,妇人生育过多等,使肾气不足,失其封藏固摄之权。精关不固,故遗精滑精;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则膀胱失约,故遗尿或夜尿频数;肾虚冲任不固,故带下绵绵,妊娠滑胎等。肾气虚证的病变性质与肾气不固证相似,但临床表现后者侧重在精关不固、膀胱失约见症,前者则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脉沉、苔白等一般肾虚症状为重点,可作鉴别。
  2. 肾不纳气证与肾气不固证:两证性质均属肾气虚证,但肾不纳气证的病因多由久有咳喘病史,反复发作,肺气虚损,“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虚日久累及肾脏,肾失摄纳之权,气不归根使然,临床表现以喘息不能平卧,气短息微,不能接续,动则尤甚为特点。肾气不固证病因并不是由肺及肾,大多是先天不足,或年老肾亏,或斫伤肾气所致,临床表现以关门不合,玉门不固的症状为特点。两证不难辨别

【文獻別錄】

  1. 《仁斋直指方》:“肾与膀胱俱虚,内气不充,故脬中自滑,所出多而色白,是以过夜而阴虚愈多。”
  2. 《金匮翼》:“水虽主于肾,而肾上逆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