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证型热痰
别名痰热、火痰、痰热蕴阻、痰热郁结
【概念】

热痰证又称火痰证,是指痰与热结,痰热壅肺,或痰火扰心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本证由热邪煎熬津液而生痰,或痰郁生热,热与痰相搏结而成。

热痰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痰稠色黄,或痰白而胶结难出,咳嗽气喘,烦热胸痛,口干咽燥,或惊悸失眠,或时多喜笑,或发狂妄,小便短赤,大便燥结,面赤唇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热痰证常见于“咳嗽”、“哮”、“喘”、“不寐”、“狂”、“结胸”等疾病中。

热痰证在临床上应与“燥痰证”、“心火亢盛证”及“温病血分证”鉴别。

【鑑別處理】

热痰证出现在咳嗽、哮、喘、不寐、狂、结胸等疾病中,虽都可见一系列痰与热结的共同表现,但在不同的疾病中有各自的特点。

  1. 热痰证之痰热阻肺可致咳嗽,哮和喘三病,它们有相同的病因病位,所以有许多共同表现,如痰稠色黄,胸中窒闷,烦热口干等症。三者的区别是:咳嗽以咳嗽气逆为特征;哮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往往有发作病史可寻,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为特征;喘之由于热痰所致者,多由外感引起,常有恶寒发热等外感证候,并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为特征。热痰咳嗽治宜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方选千金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味;因热痰而致哮者治宜清热化痰,宣肺降逆,方选定喘汤(《摄生众妙方》)加减;因热痰而致喘者治宜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方选麻杏石甘汤(《伤寒论》)或桑白皮汤(《景岳全书》)加减。
  2. 热痰证可见于不寐,主要特征为失眠惊悸,心烦易惊,胸闷呕恶,嗳气脘胀,舌苔黄腻,脉滑数。方选温胆汤(《千金要方》)加减。
  3. 热痰证可见于狂病,大多由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煎熬津液成痰,痰热扰乱神明所致。主要特征为神志狂乱,临床表现为性情急躁易怒,头痛失眠,狂乱无知,两目怒视,叫骂无常,气力逾常,伤人毁物,登高逾垣,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大滑数。治当清心涤痰,镇心泻肝,方选生铁落饮(《医学心悟》)加减。
  4. 热痰证还可见于结胸,邪热入里与痰相结于胸脘,则成热痰结胸证,主要临床表现为身热面赤,烦渴冷饮,得水则吐,胸脘痞满,按之疼痛,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弦数,治当清热化痰开结,方选小陷胸加枳实汤(《温病条辨》)化裁。

阳盛之人易见热痰证,阳盛则热,热盛煎熬津液则生痰,痰热互结,阻肺扰心则出现种种热痰证的表现。

热痰证在演变过程中常兼夹肺阴虚证。热邪灼津生痰,伤阴耗液,可兼见肺阴虚证。肺阴虚者,阴虚生热,亦可煎熬津液化生热痰。因此,热痰证常兼肺阴虚证。肺阴虚证的表现有,干咳短气,痰少而稠,或痰黄带血,口燥咽干,声音嘶哑,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午后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類證鑑別】

  1. 燥痰证与热痰证:燥痰证与热痰证均可出现痰稠胶粘难咯,口干咽燥,咳喘气逆等症状。燥痰证多因感受燥邪,或热病后期,或吐泻,大汗,出血过多,损伤阴津,津液燥结凝滞所致,其特点是干咳少痰,舌红无苔或苔薄少津,脉弦细数。热痰证由外邪入里化热,或过食辛辣煎炒,重梱厚褥,热自内生,热灼津液,煎熬成痰,痰热搏结,阻肺犯心所致,其特点是痰黄而稠,面赤唇红,烦热胸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 心火亢盛证与热痰证:心火亢盛证与热痰证均可出现口干咽燥,面赤唇红,心烦失眠,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或时多喜笑,或发狂妄等症状。心火亢盛证是由情志不遂,五志化火,或六气郁而化火,或过食辛热温补之品,心火内炽,扰乱神明所致。其临床表现除上述与热痰相同的症状外,还可出现舌尖红而碎痛,若心热下移小肠,则出现小便赤涩刺痛,尿血等症。热痰证则兼见痰稠色黄,或痰白胶粘难出,舌苔黄腻,脉滑而数等临床表现。
  3. 温病血分证与热痰证:热痰证与血分证均可出现烦躁不安,甚至狂妄等神志失常的表现,故耷临床上应予鉴别。温病血分证是外邪由表入里,传人血分所致,除症见高热外,常有发斑或出血见症,舌质深绛,脉细数。而热痰所致神志狂妄,则舌红苔黄腻,脉多滑数,无出血见症,却有咯痰黄稠等特点。

【文獻別錄】

  1. 《诸病源候论‧痰饮病诸候》:“热痰者,谓饮水浆结积所生也。言阴阳否隔,上焦生热,热气与痰水相搏,聚而不散,故舍身体虚热,逆害饮食,头面唞唞而热,故云热痰也。”
  2. 《医宗必读‧痰饮》:“在心经者,名曰热痰,脉洪面赤,烦热心痛,口干唇燥,时多喜笑,其痰坚而成块,小黄丸、大黄汤。”
  3. 《七松岩集‧痰饮》:“火痰者,金为火制,津液结而为痰,大便闭结,烦渴喉干,以清润之剂主治。”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