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证型阴阳两虚
别名阴阳俱虚
【概念】

阴阳两虚证是全身阴阳俱虚所出现的一系列虚弱症状的概称。本证多因久病不复,阴阳俱损,或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所致。本条所述阴阳两虚证是指机体整体的阴阳两虚而言,关于某一脏腑的阴虚阳虚并见,或气阴两虚,气血两虚证,不在本条内述及。

阴阳两虚证的主要表现有:形体赢弱,精神萎顿,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形寒肢冷,稍动则发热汗出,心悸目眩,头晕耳鸣,舌淡而少津,或有齿痕,或光剥,脉微细而数,服温热药则阴虚症状明显,服苦寒药则阳虚症状加甚,症状复杂而易变,且每见脏腑阴虚阳虚症状。

本证常见于许多疾病的后期,并多以脏腑的病变为基础,故阴阳两虚证往往表现为某些脏腑的阴虚阳虚证候。各脏腑的阴阳两虚证常见于何种疾病,参见脏腑证候的有关条目。

【鑑別處理】

阴阳两虚证常见于久病虚弱之人。本证患者脏腑阴阳俱虚,对冷热气候均不适应,多不耐寒,夏不耐热,且易在春秋换季时病情加重。由于体弱,抗病能力低下,更易罹患它病。阴阳两虚证见于婴儿则发育迟缓,见于老人则加速衰老。若再染它病,则缠绵难愈,且病情危重。辨证施治时应特别慎重。

阴阳两虚证多发生于久病患者,往往由于阴虚及阳,或阳虚及阴所致。阴阳两虚进一步发展,则阴阳俱竭,其表现为既有水肿、少气喘逆、声音低微,目光迟钝,又有潮热、舌上脱液、口腔起霉、呃逆,汗出如珠、四肢厥冷、脉微数欲绝等危重症候。

【類證鑑別】

  1. 气血两虚证与阴阳两虚证:气血两虚证属于阴阳两虚证的范畴。气血两虚证是由久病不愈,或先见气虚,不能化血而继见血少,或先有失血,气随血耗所致。临床表现既有面无华色,倦怠乏力,少气懒言之气虚证表现,又有心悸失眠,头晕目眩,手足发麻之血虚証表现。阴阳两虚证也出现于久病不愈之时,虚久不复则阴损日久,阳随阴去;阳虚日久,阴随阳衰,均可导致阴阳两虚证。阴阳两虚证除具有气血两虚证的表现外,倘有阳虚生寒,阴虚生热的表现,如畏寒肢冷,潮热盗汗等症。
  2. 气阴两虚证与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是由于气虚化生不足,或温病后期气阴耗伤所致,其临床表现既有倦怠乏力,少气懒言之气虚证的表现,又有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午后颧红等阴虚表现。气阴两虚证与阴阳两虚证之鉴别,主要在于前者没有明显的阳虚生寒的现象,而后者则有虚寒虚热的表现。

【文獻別錄】

  1.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虚劳客热候:虚劳之人,血气微弱,阴阳俱虚,小劳则生热,热因劳而生,故以名客热也。”
  2.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虚劳烦闷候:此由阴阳俱虚,阴气偏少,阳气暴胜,则热乘于心,故烦闷也。”
  3.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虚劳阴冷候:阴阳俱虚弱故也。肾主精髓,开窍于阴。今阴虚阳弱,血气不能相荣,故使阴冷也。久不已,则阴萎弱。”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