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
本品為葫蘆科植物冬瓜(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的成熟果實。
冬瓜
冬瓜
【性味歸經】
甘、淡、涼。入肺、小腸、膀胱經。
【功效】
清熱利水,解暑熱,消熱痰、止咳嗽。肥人常食之,可助於減重。
【主治】
治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瀉痢、諸淋等;治肺熱咳嗽,痰黃粘椆。
【文獻別錄】
- 《名醫別錄》:「白冬瓜,味甘,微寒。主除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渴。」
- 《本草衍義》:「患發背及一切疔疽,削一大塊,置瘡上,熱則易之,分敗熱毒氣甚良。」
- 《本草衍義補遺》:「性走與急,久病與陰虛者忌之。《衍義》取其分散熱毒氣,有取于走而性急也。九月勿食,俟被霜食之。不爾,令人成反胃病。又差五淋。」
- 《本草綱目》:「主驢馬汗入瘡腫痛,陰乾為末塗之。又主折傷損痛。」
- 《本草經疏》:「白冬瓜內稟陰土之氣,外受霜露之侵,故其味甘,氣微寒,而性冷利,無毒。水屬陰,瓜性亦屬陰,氣類相從,故能利小便,除小腹水脹也。甘寒解胃中之熱,故又能止渴也。弘景:止消渴煩悶,解毒。孟詵:『益氣耐老,除心胸滿,去頭面熱。』大明:『消熱毒癰腫,切片摩痱子。蘇利大小腸,壓丹石毒。』皆得其旨者也。」
- 《藥性解》:「味甘,性寒,無毒,入脾、胃、大小腸四經。主胸前煩悶作渴,臍下水脹成淋,通大小便,大解熱毒,可貼癰疽,又解丹石毒及魚毒。按:冬瓜味甘,宜入脾;性走而急,宜入大小腸。煩渴諸症皆熱也,其性寒,故能解之。丹溪曰:久病與陰虛者忌服,未被霜而食之,令人成反胃病。」
- 《本經逢原》:「利大小腸,壓丹石毒。其子治腸癰,去面皯黑,潤肌膚,及作面脂,即《本經》悅澤好顏色之用也。瓜練絞汁服,治五淋,壓丹石毒。」
- 《本草求真》:「利水消腫解熱。冬瓜(專入腸、胃)味雖甘淡,性甚冷利。故書所述治效,多是消腫定喘,《楊氏家藏方》治十種水氣浮腫,用大冬瓜一枚,切蓋去瓤,以赤小豆填滿,蓋合簽定,以紙筋泥固濟日乾,用糯糠兩大籮,入瓜在內,煨至火盡,取出切片,同赤小豆焙乾為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煎冬瓜子湯下,日三服,小便利為度。止渴,及治癰腫熱毒,切片敷上,熱則易之。壓丹石毒。然惟臟腑有熱者最宜。若虛寒腎冷,久病滑泄,及水衰氣弱體瘦,服之則水氣益泄,而有厥逆滑脫燥渴之虞矣。」
- 《本草分經》:「甘,寒。瀉熱益脾,利二便,消水腫,散熱毒。」
【注意禁忌】
素體虛寒,胃弱易瀉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