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药名香椿
【品種來源】

本品为楝科植物香椿 (Toona sinensis (A.Juss.) Roem.) 春天生长的嫩芽、叶。

【性狀】

香椿全株
香椿叶
香椿干
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光滑,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片13~15,具小叶柄,卵状披针形,长7~12cm,宽2~4.5cm,先端渐尖,基部歪斜,一侧方圆,一侧楔形,近基部处常有1~2对粗锯齿,齿顶有1细小圆形腺体,全缘,有时略皱缩或反卷﹔揉碎有臭气。花小,缘白色,杂性,集成大形顶生圆锥花序﹔萼片5~6,三角状卵形,边缘具细毛﹔花瓣5~6﹔雄花雄蕊10,着生于花盘基部﹔两性花雄蕊较短,少于10枚﹔雌蕊具5~6心皮,基部多少连合。翅果扁平,长椭圆形,1~6个着生子果柄上,每个翅果中部具1种子。种子卵圆形或近圆形,扁平,淡褐色,光滑。花期6~7月,果期9月。

【性味歸經】

性凉,味苦平;入肺、胃、大肠经。一云苦涩、性温。

【功效】

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润肤,明目,杀虫。

【主治】

主治疮疡,脱发,目赤,肺热咳嗽。

  1. 燥湿清热,收敛固涩,用于久泻久痢,肠痔便血,崩漏带下等症。
  2. 抗菌消炎杀虫,用治蛔虫病、疮癣、疥癞等病。

【文獻別錄】

  1. 《食疗本草》:“女子血崩及产后血不止,月信来多,亦止带下,疗小儿疳痢。”
  2. 《大明本草》:“止女子血崩,产后血不止,赤带,肠风泻不住,肠滑泻,缩小便。”
  3. 《本草纲目》:“白秃不生发,取椿、桃、楸叶心捣汁,频之。”
  4. 《医林纂要》:“泄肺逆,燥脾湿,去血中湿热。治泄泻,痢,肠风、崩、带、小便赤数。”

【注意禁忌】

《食疗本草》载“椿芽多食动风,熏十经脉、五脏六腑,令人神昏血气微。若和猪肉、热面频食中满,盖壅经络也”。故食之不可过量。

【現代藥理】

香椿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费氏痢疾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每100克香椿中含蛋白质9.8克(居群蔬之冠),钙143毫克,维生素C 115毫克(仅次于辣椒),磷135毫克,胡萝卜素1.36毫克,核黄素1.50毫克,铁4.5毫克,粗纤维1.56克。

香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C、胡萝卜素等物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有很好的润滑肌肤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

【現代應用】

  1. 治疗细菌性痢疾。有人用香椿流浸膏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20例,方法:制成每10ml含生药(叶及嫩枝)鲜品160g的流浸膏,每次20~30ml,每日2~3次,儿童酌减。结果治愈17例,疗效达85%,服药后少数人有恶心等副作用,疗效优于合霉素及痢特灵对照组(20例的疗效为75%)。也有人用其治疗痢疾、肠炎、化脓性球菌感染等症。
  2. 治疗子宫颈炎、尿道炎。方法为用香椿嫩芽及叶煎汤或鲜食,每次150g鲜品。
  3. 治疗急慢性中耳炎。有人用香椿皮滴耳油治疗急慢性中耳炎40例均获痊愈。药物组成:香椿皮60g,香油适量。制法:将香椿皮用瓦焙成炭,研成极细末装入干净的玻璃瓶中,然后放入适量香油搅拌均匀备用。用法:用时先用双氧水滴入耳内冲洗脓液,再用棉球擦干。用小滴管吸出药油滴入耳内2~3滴,滴完后用手轻按耳边使药液进入中耳,约停留20分钟倾出,每日5~6次。慢性患者约7~10天,急性患者约1~3天即可治愈。
  4. 其它:还有人用香椿子治疗头痛、偏头痛、胸痛、风湿关节痛、疝气痛、风寒外感、痔漏等症,用香椿叶治疗赤白痢疾、唇上生疔、小儿头生白秃、漆疮,用椿白皮治疗痢疾、淋浊、白带、腹中痞块、胃溃疡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症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