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 | 荊三稜 |
---|
別名 | 三稜 |
---|
科屬 | 黑三稜科、莎草科 |
---|
類別 | 破血消癥 |
---|
本品為黑三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黑三稜 (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 的塊莖。主產於江蘇、河南、山東、江西等地。冬季至次春採挖,洗淨削去外皮,曬乾,切片生用或醋炙後用。
除本品外,莎草科植物荊三稜 (Scirpus fluviatilis (Torr.) A. Gray) 的塊莖,在部分地區亦作三稜使用,藥材名「黑三稜」。
苦、辛,平。歸肝、脾經。
破血行氣,消積止痛。
所治病證與莪朮基本相同,常相須而用。然三稜偏於破血,莪朮偏於破氣。近代臨床以三稜、莪朮為主,配五靈脂、肉桂、大黃,名蛻膜散,治中期妊娠引產後蛻膜殘留有效。
煎服,3~10g。醋炙可加強止痛作用。
同莪朮。
本品含揮發油等。通過減少血小板數、抑制血小板功能、抑制內外凝血功能、促進纖溶活性等,對體外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三稜煎劑對離體兔腸能加強收縮,緊張性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