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AD
病名手癬
【概述】

皮膚癬菌侵犯掌、指(趾)間平滑皮膚引起的感染分別稱為手癬。

【病因學】

致病菌主要是毛癬菌屬和表皮癬菌屬,常見菌種有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其中紅色毛癬菌因其抵抗力強,不易控制,已成為我國當前手、足癬的主要致病菌。

本病係通過接觸傳染。在公共浴池洗澡,穿用公共拖鞋。穿用患者的鞋、襪、手套,使用公共浴巾等均易於感染本病。本病傳染廣泛的原因,可能是由於紅色毛癬菌或絮狀表皮癬菌常在皮屑內形成關節孢子,它能抵抗較惡劣的環境而長期生存,并具有傳染他人的能力。另外,紅色毛癬菌容易引起角層增厚,侵犯毳毛,不易治癒,且易復發。再者,由於損害嚴重性不強,患者多無自覺症狀,常不予重視,而未及時就醫,因此病變常遷延不愈。

【臨床表現】

手癬臨床表現與足癬大致相同,但分型不如足癬明顯。損害初起時常有散在小水疱發生,而後常以脫屑為主,皮紋增深,觸之粗糙,病久者呈現角化增厚。患區與正常皮膚之間常可見一定界限。損害多限於一側,初起時常始於掌心、第二、第三或第四指掌處,久之累及整個手掌。自覺症狀多不明顯。

【治療措施】

  1. 鱗屑水疱型複方苯甲酸搽劑、複方雷鎖辛搽劑,1~3%益康哇、咪康唑、克霉唑或酮康唑霜等均可酌情選用,外搽,每日2~3次。有時可用10%冰醋酸液浸泡療法。
  2. 浸漬糜爛型一般選用比較溫和或濃度較低的抗真菌外用製劑,如複方雷鎖辛搽劑或上述咪唑類抗真菌霜劑。有時需要加用乾燥性粉劑,如足粉。
  3. 角化過度型一般宜選用抗真菌軟膏或霜劑,如複方苯甲酸軟膏、咪唑類霜劑或其它抗真菌藥物。
不論用何種藥物都應耐心堅持治療1~2個月。如伴發細菌性繼發感染或病久繼發濕疹樣變者均應作相應處理。

【鑑別】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診斷不難。但不典型手足癬常常容易和手足濕疹、掌跖膿疱病及汗疱疹等相混淆,應注意鑒別,真菌檢查常有助於明確診斷。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