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導覽
病名脊髓損傷
別名SCI
【概述】

脊髓損傷(SCI)常由脊柱骨折、脫位,或火器傷引起,多見於車禍,跌倒和墜下,運動創傷、擠壓傷和槍傷。脊髓損傷是重要的致殘因素,常遺留嚴重的殘疾,包括運動功能喪失(癱瘓),感覺障礙、膀胱排尿功能紊亂,肌痙攣,關節攣縮、疼痛、褥瘡、心理障礙、性功能不全,甚至呼吸障礙。脊髓損傷康復的主要目的是充分發揮殘餘功能,以代償已喪失的部分功能,如下肢截竣,喪失移動身體及走步功能,充分發揮上肢肌力及軀幹肌力以移動身體及用拐走步,就部分地代償了下肢功能。

【治療措施】

SCI早期的康復

脊髓損傷一發生,在臨床治療同時就要及早進行康復干預,預防併發症和減輕殘疾程度。

(一)自我照料

評定和訓練洗澡、入廁、更衣、進餐、修飾及個人衛生等,C4及C4以上損傷,訓練環境控制系統(ECU)的使用,即供在床上或輪椅上的全癱患者靠吹氣或下頜活動等開關電燈、電視、電話等。C6以下訓練進食,梳洗、穿衣;C8以下訓練進食、梳洗、穿衣、大、小便。

(二)預防褥瘡

教會病人自己檢查受壓皮膚情況,每小時輪替抬臀式雙手支撐抬臀,臥位要經常翻身,更換體位。

(三)殘留肌肌力的加強

主要是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背闊肌等的訓練,採用抗阻訓練,漸進性抗阻訓練,但為加強肌力最好用CybexⅡ等運動訓練儀進行訓練最有效。肌力訓練可加強上肢支撐力和維持坐、立姿勢的能力,為日後手控制輪椅或用拐杖步行打下基礎。

(四)初步的轉移訓練

C1用以水平損傷訓練患者由輪椅→←治療床、輪椅→←治療平台,汽車、輪椅→←廁所的轉移訓練。

(五)平衡再訓練

C6及以下水平損傷,首先從坐位平衡訓練開始讓患者能直腿坐在床上後,進一步訓練其穩定性,令其兩臂伸直前平舉,維持坐位姿勢,又可突然對患者身體施以少許推力,使患者用力維持平衡,還可以在坐位下與同伴或治療師傳球或兩手輪流流向前擊拳等。

(六)基本輪椅運動

初做輪椅運動時,學習如何控制和推動,使之前進,後退、轉彎、接著學習如何上坡、下坡,最後學習如何離開輪椅到床上和地板上,然後又回到輪椅上。

(七)理療

病變部位無熱量超短波療法,紫外線療法,直流電碘離子導入、超聲波療法等,促進受傷脊髓炎性滲出物的消散,防治粘連、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SCI中、後期的訓練

經初期訓練、在輪椅上已基本能獨立,并已學會一些生活自理方法之後,除鞏固和加強這些訓練之外,對有可能恢復步行的患者可開始進行以站立和步行為特點的訓練,對於不能步行的患者,則訓練其熟練地在輪椅上生活的多種技巧,加強其殘存肌的肌力和全身的耐力的訓練。

(一)轉移及輪椅的進一步訓練

根據脊髓損傷的不同水平(C5-T1以下水平)可訓練利用滑板進行床→←輪椅的轉移,輪椅→←浴 盆,輪椅→←廁所的訓練,訓練上、下馬路鑲邊石,訓練在後輪上的平衡。

(二)站立及步行的訓練

根據SCI損傷水平不同(T2以下水平)可訓練患者配帶腰骶矯形器及KAFO在扶持下做治療性站立。在平行杆內步行訓練,損傷水平在T6水平以下可配帶KAFO在平坦的地面上訓練步行。

主要併發症的康復

(一)褥瘡
  1. 預防措施:(1)減輕壓力的方法:輪椅上雙手支撐抬臀式左右臀交替抬起。(2)避免衣服有皺折。(3)良好的睡姿:要用許多枕頭及沙袋使患者在睡眠時保持正確姿勢,預防腰曲攣縮畸形。這理變換身體位置,防止一處長期受壓。
  2. 皮膚護理:(1)定期在溫水用肥皂清潔皮膚。(2)保持皮膚乾燥,并用皮膚滑膚液,受壓區定期按摩。(3)經常檢查皮膚,避免皮膚損傷。(4)紫外線中弱紅斑量照射受壓皮膚,隔1-2日一次,12~15次療程,定期重複照射。
(二)尿路感染
  1. 預防措施:注意衛生、喝足水量、尿袋位置要放低。
  2. 康復訓練:訓練膀胱功能──定時飲水,定時開放導管,使膀胱有充盈、有空虛,有利於膀胱自主功能的恢復,一般24小時進水量限制在2000ml,每小時開放導管1次,如果病人尿量<400ml則每6小時開放一次尿管,應注意無菌,一旦發生尿路感染,應及時應用抗生素及超短波等療法。
(三)呼吸系統

C4以上損傷可累及膈神經,使膈肌麻痺導致窒息,C5損傷併發四肢癱,肺活量只有正常1/2;T10以上損傷,腹肌、肋間肌力量下降,導致吸氧下降呼吸困難,因此保持有效呼吸對預防呼吸系統感染是極為重要的。

  1. 預防措施:(1)背部叩擊法幫助咳嗽,排痰。(2)經常輪換姿勢。(3)鼓勵病人做深呼吸(腹式呼吸增強呼吸肌力量)
  2. 康復措施:(1)呼吸及咳嗽訓練。(2)鼓勵病人做深呼吸(腹式呼吸)增強呼吸肌力量。一旦出現肺部感染,要及時應用抗生素,體位及氣管引流,局部超短波療法,超聲抗生素霧化吸入等治療。
(四)關節攣縮

早期對踝、膝、髖等大關節施行充分的被動活動及肌肉的按摩,每天數次,以便保持關節活動度範圍。同時對膝及髖關節牽拉及延長牽拉,如髖關節後持續5分鐘或俯臥位在大腿前加一喧高度沙袋使髖關節處於後伸狀態持續牽引。

(五)痙攣

SCI患者都有程度不等痙攣,如痙攣程度嚴重以致不能坐上輪椅,移動身體,完成日常動作,甚至造成攣畸形,可依次應用下述方法。

  1. 藥物:氯笨氨丁酸(bactafen)是一種肌肉鬆弛劑,對脊髓損傷引起的屈肌痙攣顯效,副作用少;硝草膚海因(dantralene;安定等。
  2. 負重:依靠膝支具,如膝一踝(KAO)及膝─踝─足支具(KAFO)練習負重。
  3. 延長性牽拉:關節過度伸展進行持續牽引。
  4. 功能性刺激:對於截癱患者,功能性電刺激不僅可以重新組織肢體運動,加速運動隨意控制的自發恢復,促進脊髓水平段基本運動機制的再建,還可以緩解痙攣,增加肌肉體積積,增強肌力,改善血循環,促進機體的代謝作用,逐漸而緩慢地提高機體功能。
  5. 水療─做水中的主動及被動運動。
(六)異位骨化

脊髓損傷有16-35%出現異位骨化,部位在損傷平面的以下關節周圍,局部有紅、腫、熱、硬結,多在傷後一個月出現,有人認為是有猛烈運動損傷血腫造成,一旦出現可停止活動,一週後逐漸做較輕的活動。

目前預防異位骨化有效的藥物為didronel (etidronate disodinin),此藥具有能調節骨化生物學作用的自然磷酸鹽的性質,與羥磷灰石(hydroxyapatite)的鈣離子有高的親和力,主要集中在代謝活躍的骨骼處,在活體中可防止軟組織鈣化。

(七)SCI的心理問題及治療

由於SCI的病人在身體上及社會上已蒙受巨大傷害,而且這類病人在生活上無論是洗澡,穿衣、進食、大、小便以及變動位置等方面都需要有人照料,亦即從身體上可說已回復到孩提時代,因此患者的心理反應,從受傷起經歷休剋期,否認期,憤怒期,悲痛期和承受期等各個階段,康復工作者應瞭解各期特點,採取不同的措施,在憤怒期時多予以諒解,悲痛期耐心規勸并防止自殺,承受期積極協助患者安排新生活,多給予鼓勵,多介紹有成就的殘疾人事跡幫助他們重新開始。

SCI職業康復

SCI經過職業技術和心理態度上的訓練後,部分患者能參加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諸如修理鐘表,修理家用電器、修鞋等利用上肢操作的工作。

在康復醫療機構主要為SCI患者進行職業咨詢及就業訓練,台瞭解患者的職業興趣,文化程度,曾受過職業訓練、專長、工作經歷,對未來職業工作的愿望,然後為患者做就業前的職業工作能力檢查,以及對工作性質的分析,以瞭解其就業潛力和可能性,經評價後,如有就業可能建議患者進行有關的職業技能訓練。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