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病名近視眼
別名myopia、短視眼
【概述】

近視眼(myopia)也稱短視眼,因為這種眼只能看近不能看遠。這種眼在休息時,從無限遠處來的平行光,經過眼的屈光系折光之後,在視網膜之集合成焦點,在視網膜上則結成不清楚的象。遠視力明顯降低,但近視力尚正常。

【病因學】

近視眼的原因,過去看法不統一,但歸結起來不外乎內因和外因兩種,簡介如下:

1.內因

⑴遺傳素質:近視眼有一定遺傳傾向,已被公認,對高度近視更是如此。但對一般近視,這一傾向就不很明顯。有遺傳因素者,患病年齡較早,多在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視眼者,無家族史。高度近視眼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一般近視眼屬多因子遺傳病。

⑵發育因素:嬰兒因眼球較小,故均係遠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眼軸也逐漸加長,至青春期方發育正常。如發育過度,則形成近視,此種近視稱為單純性近視,多在學齡期開始。一般都低於6.00D。至20歲左右即停止發展。如幼年時進展很快,至15~20歲時進展更速,以後即減慢,這類近視常高於6.00D,可到20D~25D或30D。這種近視稱為高度近視或進行性近視或病理性近視。此種近視到晚年可發和退行性變,因此視力可逐漸減退,配鏡不能矯正視力。很少在出生時就有近視眼,但有極少數為先天性的。

2.外因  即環境因素,從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離工作的人,近視眼比較多,青少年學生中近視眼也比較多,而且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其患病率明顯上升。這種現象,說明近視眼的發生和發展與近距離工作的關係非常密切。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調節能力很強,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較大,閱讀、收發室等近距離工作時的調節和集合作用,使肯外肌(主要是內直肌)對眼球施加一定的壓力,眼內壓也相應升高,隨著作業的不斷增加,調節和集合的頻度和時間也逐漸增加,睫狀肌和眼外肌經常處於高度緊張狀態,調節作用的過度發揮可以造成睫狀肌痙攣,從而引起一時性的視力減退。但經休息或使用睫狀肌糜爛劑後,視力可能改善在完全恢復。因此,有人稱這種近視為功能性近視或假性近視。但鞏膜組織在眼外肌的長期機械性壓迫下,球壁逐漸延伸,眼軸拉長,近視的程度也越來越深,而且不能再被阿托品等所緩解。特別是青少年時期,不注意視覺衛生,是形成近視眼的直接原因。不注意全身健康更能促使近視眼的發展。

最近有人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觀察「環境與遺傳因素在近視患病中所起的作用。」其法為對於原視力正常的學生,在兩年後的隨訪中對影響近視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判斷。其結果如在遺傳因素方面:父母雙方均無近視、一方有近視、雙方均有近視的子女中,近視新患病率之比為1︰2.6︰3.8;在環境因素方面:課餘閱讀時間為1~2h︰3h︰4~5h的近視新患病率之比為1︰2.1︰3.2。因此,遺傳和環境是影響學生發生近視的兩個重要因素。

另外,從廣義上說,大氣中微量元素的污染,營養成分的改變和不符合人體工程學要求的教具等,亦為客觀因素,且均有影響學生近視發生的報導。但這些因素與看近引起近視相比較,則是次要的。

【臨床表現】

一、近視眼的分類

1.按照近視的程度

⑴3.00D以內者,稱為輕度近視眼。

⑵3.00D~6.00D者為中度近視眼。

⑶6.00D以上者為高度近視眼,雙稱病理性近視。

2.按照屈光成分

⑴軸性近視眼,是由於眼球前後軸過度發展所致。

⑵彎曲度性近視眼,是由於角膜或晶體表面彎曲度過強所致。

⑶屈光率性近視眼,是由屈光間質屈光率過高所引起。

3.假性近視眼,又稱調節性近視眼。是由看遠時調節未放鬆所致。它與屈光成分改變的真性近視眼有本質上的不同。

二、近視眼的臨床表現

1.視力  近視眼最突出的症狀是遠視力降低,但近視力可正常。雖然,近視的度數愈高遠視力愈差,但沒有嚴格的比例。一般說,3.00D以上的近視眼,遠視力不會超過0.1;2.00D者在0.2~0.3之間;1.00D者可達0.5,有時可能更好些,參見(圖1)。

圖1  近視度與遠視力

─平均值;──50%可信限;

─﹒─﹒─95%可信限。

2.視力疲勞  特別在低度者常見,但不如遠視眼的的明顯。係由於調節與集合的不協調所致。高度近視由於注視目標距眼過近,集合作用不能與之配合,故多採用單眼注視,反而不會引起視力疲勞。

3.眼位  由於近視眼視近時不需要調節,所以集合功能相對減弱,待到肌力平衡不能維持時,雙眼視覺功能就被破壞,只靠一眼視物,另一隻眼偏向外側,成為暫時性交替性斜視。若偏斜眼的視功能極差,且發生偏斜較早,可使偏斜眼喪失固視能力,成為單眼外斜視。

4.眼球  高度近視眼,多屬於軸性近視,眼球前後軸伸長,其伸長幾乎限於後極部。故常表現眼球較突出,前房較深,瞳孔大而反射較遲鈍。由於不存在調節的刺激,睫狀肌尤其是環狀部分變為萎縮狀態,在極高度近視眼可使晶體完全不能支持虹膜,因而發生輕度虹膜震顫。

5.眼底  低度近視眼眼底變化不明顯,高度近視眼,因眼軸的過度伸長,可引起眼底的退行性改變。

⑴豹紋狀眼底:視網膜的血管離開視盤後即變細變直,同時由於脈絡膜毛細血管伸長,可影響視網膜色素上皮層的營養,以致淺層色素消失,而使脈絡膜血管外露,形成似豹紋狀的眼底。

⑵近視弧形斑視盤周圍的脈絡膜在鞏膜伸張力量的牽引下,從乳頭顳側脫開,使其後面的鞏膜暴露,形成白色的弧形斑。如眼球後極部繼續擴展延伸,則脈絡膜的脫開逐步由乳頭顳側伸展至視盤四周,終於形成環狀斑。此斑內可見不規則的色素和硬化的脈絡膜血管。

⑶黃斑部  可發生形成不規則的、單獨或融合的白色萎縮斑,有時可見出血。此外,在黃斑部附近偶見有變性病灶,表現為一個黑色環狀區,較視盤略小,邊界清楚,邊緣可看到小的圓形出血,稱為Foster-Fuchs斑。

⑷鞏膜後葡萄腫  眼球後部的伸張,若局限於一小部分時,從切片中可以看到一個尖銳的突起,稱為鞏膜後葡萄腫。這種萎縮性病灶如發生在黃斑處,可合併中心視力的操作。

⑸鋸齒緣部囊樣變性。

6.併發症及後發症

⑴玻璃體液化、混濁和後脫離:自覺症狀較為多見的是飛蚊症,患者感到眼前有黑點飄動。好像蚊子飛動。它往往伴有眼前光芒,火星閃光等感覺。尤以高度近視眼較為明顯。

⑵晶體混濁。

⑶視網膜裂孔,視網膜脫離。

⑷青光眼  有人用壓平眼壓計調查證明,高度近視眼發生開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比正常人高6~8倍。

⑸暗適應時間延長  由於高度近視眼的色素上皮細胞發生病變後必然影響視細胞的光化學的反應過程所致。

【治療措施】

1.真性近視眼

⑴鏡片矯正  在配鏡之前,首先要通過檢影難光弄清近視的真實度數。對於青少年配鏡驗光要在睫狀肌麻痺下進行,以控制調節作用,排除假性近視。配鏡的原則應採取同樣可使近視眼的視力矯正到最佳視力的最低度鏡片。一般低於6.00D的近視眼,要充分矯正并經常配戴;高度近視者,既要完全矯正以獲得較好視力,但又往往不能耐受,因此,只好降低鏡片度數(一般在1.00D~3.00D之間),爭取能夠保持舒適和雙眼視覺功能。

⑵角膜接觸眼鏡  配戴接觸鏡可以增加視野,有較佳的美容效果,又可使兩眼屈光參差明顯減少,使之維持雙眼視覺功能。青少年近視者,不但可用接觸鏡增加視力,還可以壓迫角膜防止近視繼續發展。但一定要注意清潔衛生,按要求消毒保養和經常更換。

⑶望遠鏡式眼鏡  極高度近視患者或有黃斑部病變,借望遠鏡式眼鏡,常能讀書或做近工作。這種眼鏡的放大程度為1.8倍,因此可以增強2%~3.5%的遠視力,看近最多可增強5倍。由於視野過小,所以在行路時不能使用。

⑷放射形角膜切開術  本法首先由蘇聯學者kranov(1970年)試用。我國現已有多處報導。其法為在角膜中央3~5mm以外與角鞏緣之間,作8~16條放射形切口,切口深度為0.36~0.50mm。角膜表面切開後,使角膜弧度變平,因而減少其近視度。一般認為,可矯正3.00D近視。由於本法遠期效果尚難肯定,並且要嚴格選擇確定適應證和禁忌證,且有手術併發症的可能。因此,尚難普遍推行。

⑸鞏膜縮短術  本法為最常用的手術療法,從高度近視眼效果可靠,并已普遍應用。

⑹角膜磨消術  本法為用特殊設計的儀器從角膜中央作板層切除術,取下的角膜片經低溫處理後,在極精細的車床上磨削達到所需要的屈光度後再縫回原處,用以矯正高度近視眼,但手術極為複雜,且有一定危險,故難以推廣。

2.假性近視的治療  假性近視是由於眼睛在看遠時,仍保持著一定程度的調節狀態。也就是說,這是眼在由看近轉為看遠時,眼調節放鬆遲緩的屈光狀態,它隨同看近的時間延長和調節度的增加而增加,隨著看遠和調節放鬆的程度而減輕或消失。所以假性近視具有治(含休息)則消失,不治又可復發,各種方法可能都有一定效果,但所有效果都不能持久的特點。因此,在治療時應根據下列原則擇優選用。①對眼無害,即使長期應用對視覺發育亦無影響。②因為假性近視可以自行好轉,故所用方法要有科學根據,并用客觀法證明確有放鬆調節作用,只憑視力提高評定療效是不可靠的。③簡便易行,可以大面積推廣。

目前所用方法有:

⑴利用各種方法提高視覺興奮性降低視覺閾值:如氣功、冷水浴、服用興奮性藥物等。這類療法不但可以提高遠視力,按理其視視力亦應隨之提高,并非理想的治療方法。

⑵藥物局部治療:如阿托品類藥物,其放鬆調節的作用快而明顯,是用來鑒別真假性近視的統一方法。但這類藥物均難免合併看近困難和畏光的副作用。有人試圖用較低的濃度使之具有一定的放鬆調節效果,而無副作用,但研究結果表明隨著副作用的消失,療效亦隨之消失。

⑶利用光學原理使調節放鬆的儀器。

⑷生理學治療法:如遠眺、霧視法和晶體保健操等。均要有遠目標做為放鬆調節的吸引物,在近環境如晚自修時即無法進行治療。徐廣第於1983年設計了雙眼合像法防治假性近視,現改為xu-近視防治儀。它是在一個10×9×3cm3的暗盒中安裝兩組閃光燈泡。其中一組為兩個燈光位於兩眼看遠的視線上,用以模擬遠目標的作用,當此組燈光閃爍時,觀察眼即自行合像,把雙眼視線引向無限遠,根據調節與集合的聯合運動關係,在集合散開的同時調節亦隨之放鬆。另一組為單一燈泡位於兩合像燈光的中央,做為雙眼同時看近的目標。當兩組類光交替閃爍時,觀察眼即跟著燈光忽而看近勿而看遠,使雙眼的內外肌協同鍛煉以達到在近環境中治假性近視和預防真性近視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世面上出現了不同類型的小孔眼鏡治療近視。針孔鏡可以增視已是眾所周知。最近文獻報導,如針孔直徑為0.5mm,可使各種5.0D的屈光不正的視力保持在0.5左右。但針孔只使像深增加從而增視,對近視無防治作用。再得,儘管這類鏡片均開了很多小孔,學生戴了這種眼鏡上課時,隨著觀察距離的變動雙眼視線間距也不斷變化,即使小孔開得再多也無法保持雙眼單視。只有用主眼或優勢眼從事單眼視,另一眼處於被抑制狀態。由此帶來的視覺干擾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幼少年時期如一眼常期處於被抑制狀態會使以眼視覺的發育受影響。故用小孔鏡治療近視無效而有害,不可試用。

【預防】

近視眼的病因比較複雜,有遺傳和環境兩種主要因素。在目前尚不能用遺傳工程的辦法來改造遺傳基因的情況下,近視眼的防治重點,應放在改善視覺環境方面。

1.大力做好宣傳教育工作  成立防治近視眼的專門機構。使防治近視工作有組織,有計畫地進行。定期檢查學生視力,建立學生視力檔案,發現視力降低者,應及時進行檢查矯治。

2.改善視覺環境

⑴教室的采光及照明力求標準化。窗的透光面積與室內地面積之比不低於1︰6。黑板不應有反光,并保持包烏黑或墨綠色。桌面上的照度不低於100Lx。光線應從左側或左前方射來,寫字時不使手的陰影遮住光線。

⑵課桌椅要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要求,適合於兒童身長及年齡的特徵,使上課或做作業時,能保持正確的體位與姿勢。閱讀。寫字時,眼睛離桌面的距離應保持在30cm左右,不能小於23cm。

⑶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和姿勢:作業時間不宜過長,學習45分鐘後,應休息10~15分鐘或向遠方眺望,使睫狀肌得到適當休息。也可作眼保健操。不要躺在床上看書,不在走路和開動的車廂里看書,也不要在強烈的陽光下或暗的路燈下閱讀、寫字,更不能在近距離下長時間看電視節目,以免引起視疲勞和調節緊張。

3.注意鍛煉身體和營養,減輕學習負擔,增強體質。

4.減少遺傳因素的影響  近視眼與遺傳有密切關係,雙方均為高度近視者,結婚後遺傳機率極高,應注意優生。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