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標題瞿岳雲《辨時論治與〈傷寒論〉的時間預測》
【內容】

徐某,男,42歲。1973年9月16日診。時冷時熱已22天。發燒時體溫39.5℃,發冷時體溫37.8℃,不欲食,兩脅脹痛。初以瘧疾治療未效。疑為「腸傷寒」,服氯黴素一週,病仍如舊。又疑為「肺結核」,用抗癆藥物治療一週,亦未見效。後經某醫院血檢、肺部X攝片和肝功等檢查,均未發現異常。

診時寒熱往來,體溫39℃,口苦咽乾,目眩,胸脅脹痛,默默不欲食,舌紅少苔,脈弦。此乃少陽病。投小柴胡湯:
柴胡12g 黃芩5g 黨參5g 法半夏12g 炙甘草5g 生薑5g 大棗12枚
囑藥後每4小時測1次體溫。14時服藥,18時體溫39℃;22時體溫38℃。

17日複診,諸症如前,體溫38℃,仍投小柴胡湯。12時服藥,16時體溫38.5℃,20時體溫38℃,24時體溫38℃,18日4時體溫37.5℃,8時37℃。仍投小柴胡湯。此後體溫未再復升,諸恙均除。其熱降之時,正是寅卯辰時。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