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1. 人体生理活动与昼夜气交法则相应根据天地阴阳气交法则,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而一日之中亦可分春夏秋冬四时变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这是根据一日之中阴阳气交消长而确定的。朝则太阳升,气候渐温,犹春季阳气之升;日中则气候温热极盛,犹夏季之阳气隆盛;日入则气温下降,犹秋季之阴降阴长;夜刚寒冷极盛,阳气闭藏,犹冬季之阳伏阴盛。春至夏,阳长阴消;秋至冬,阴长阳消,这是一昼夜阴阳气交的周期性变动。人体营卫气血脏腑经脉与一日四时气交相应,进行着一定程序的变动。《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汗孔)乃闭。"阳气即卫气,白天向外升发,从平旦至日中由生而旺;夜晚阳气内藏,从日西开始渐趋于里,而外在的阳气渐虚,皮肤汗孔也因而紧闭。《灵枢‧营卫生会》还从整体水平上解释人体阴阳消长在一昼夜间的变动程序。指出:人体营属阴行于脉中,卫属阳行于脉外,营气始于手太阴而复会于手太阴,故太阴主内;卫气始于足太阳而复会于足太阳,故太阳主外。卫气昼行于阳二十五度,指行于表与腑而言;夜行于阴二十五度,指行于里与藏而言。营卫之运行表里不同,阴阳异度,常不相值。惟有半夜子时,阴极阳生,营气在阴,卫气亦在阴,二气会合于阴,名曰"合阴"。故人白昼"起"即醒,夜晚"止"即睡眠。所谓二十五度,也就是二十五周。《灵枢‧卫气行》作了具体描述,捐出其循行方式大体是:平旦人醒寤时,卫气从日出阴入阳,然后同时沿着三阳经由上向下运行至手足心进入阴分,从而再返回于目,称为一周。入夜,卫气从目转入足少阴肾,然后到心,到肺,到肝,到脾,再转入肾,称为一周。卫气白天行于阳经二十五周,夜晚在阴经与五脏间运行二十五周,一昼夜共行五十周。这种永无休止的活动程序,与天地气交法则是一致的。

    一日十二时辰,昼夜交替,阴阳消长,进行着程序性变动,而人体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循行的盛衰,亦与之相应,并按气交的时辰程序呈周期性变动。十二经脉气血的循行流注自肺经开始,顺沿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又从肝入肺,周而复始再次循行流注,永无休息。与十二时辰相应是:肺主寅时,大肠主卯时,胃主辰时,脾主巳时,心主午时,小肠主未时,膀胱主申时,肾主酉时,心包主戌时,三焦主亥时,胆主子时,肝主丑时。在主时之期气血最盛。由于子午在年表示冬夏,子为十二月,午为五月;在日则子时为夜半(23-1点),午时为日中(11-13点),从子到午属阳,从午到子属阴,子午为阴阳气交的转折时期。故在针灸学上以十二经气血循行流注的盛衰变动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针法,便以"子午流注"命名。基本思想都是强调了十二经脉气血循行流注的盛衰,与一日十二时辰阴阳气交相应,具有一定的程序性变动。

  2. 人体疾病变化与昼夜气交法则相应一日之中,人气与天地阴阳气交程序既然是呈相应的同步变动,这种变动也必然直接间接地影响到人体疾病的过程。《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这是就一般说,人体顺应能力白天较强,夜晚减弱,故一般病情白天稳定或缓解,夜晚加重或恶化,主要是与一昼夜卫气的出入盛衰有关。但仔细分析,不同脏腑的病证,其病理变化的轻重死愈,在不同日期,以及在同一天内的不同时辰都是不同的。《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述肝病为例,"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这也是根据五行生克的道理,推知五脏病证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时辰的轻重死愈趋向,其规律仍然是:"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因为一日之中,平旦、日出为春属木,日中为夏属火,日厌、下晡为秋属金,夜半为冬属水,四季属土(土旺于四季,一日之四季当指丑、辰、未、戌四个时辰)。就不同日期而言,则甲乙日主春属木,丙丁日主夏属火,戊己日主长夏属土,庚辛日主秋属金,壬癸曰主冬属水。肝病者,因肝属木,平旦亦属木,得天时木旺之气以济之,故"平旦慧";下晡属金,金克木气,故"下晡甚",其余可以此类推。玆列表归纳如下:《素问‧三部九候论》通过具体的脉象变化及其病机性质,来推断病情的恶化、死亡时辰,也是以阴阳气交法则为依据的:"九候之脉,皆沉细悬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是故寒热病者,以平旦死: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病风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者,日乘四季死。"这是直接以病机性质与时辰气交变动相应的关系,进行分析作出的预断。这种脉象与病机性质同时辰气交变动相应的结果,也是符含临床实际的。但另一方面,从脏腑经络与时辰气交变动相应来看,又往往在得其旺气的时辰缓解,甚至痊愈。因此,在分析疾病的演变、转归并作预断时,要把各方面的情况综合超来进行分忻,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昼夜气交变动对疾病过程的影响,从古代医家命名的许多病证名称上,也可得到印证,如夜啼、夜惊、夜喘,雀目、盗汗、五更泻、五更咳、日晡潮热等,都与昼夜气交变动有关。马永泉氏曾对110例死亡病案进行分析,其中阴证患者56例,阳证患者54例,二者人数基本相等。其病案中死于夜晚(阴的时间)为61例(内阴证50例,阳证11例);死于白昼(阳的时间)为49例(内阳证43例,阴证6例)。在110例中符合的(阴证死于阳时戎阳证死于阳时)有93例,占总数的84.55%;不符合的(阴证死于阳时或阳证死于阴时)有17例,占15.45%。说明与昼夜阴阳气交变动对病理过程的影响基本符合。

上一節 月廓空满
因时制宜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