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古代医家非常重视"因时制宜"的治疗原则。高明的医生必定根据天地气交法则来进行治疗,故《素问‧疏五过论》云:"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素问‧八正神明论》云:"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强凋时间因素在治疗中的重要意义,从治法、用药、投药、针刺等时间概念,形成了一整套时间治疗学的内容。

《灵枢‧师传》云:"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对这段经又,张景岳解释说:"春夏之气达于外,则病亦在外,外者内之标,故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之气敛于内,则病亦在内,内者外之本,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这是顺应四时人体阳气的趋向,而确定的治标治本原则。对于一些慢性疾病,近人根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提出了"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原则,预培阴阳,以治其本,也收到了效果。这便是顺应四时阴阳气交而行治疗之理。在针灸治疗上,《灵枢‧四时气》指出: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对于如何循时取穴,针刺深浅等,都有相当具体的叙述。《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还强调指出如不顺四时阴阳气交法则取穴和进行深浅手法,引起的各种病变。认为:"春刺络脉,血气外溢,令人少气;春刺肌肉,血气环逆,令人上气;春刺筋骨,血气内著,令人腹胀。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懈;夏刺肌肉,血气内却,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气上逆,令人善怒。秋刺经脉,血气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络脉,气不外行,令人卧不欲动;秋刺筋骨,血气内散,令人寒栗。冬刺经脉,血气皆脱,令人目不明;冬刺络脉,内气外泄,留为大痹(注:五脏气血虚衰致痹);冬刺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在一月之中,也必"因天之序"而施治。《素问‧八正神明论》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廓空天治,是谓得时而调之。……故日月生而泻,是谓藏虚。月满而补,血气相溢,络有流血,命曰重实。月廓空而治,是谓乱经。"此外,不同的月分,人气盛衰于不同的经脉,针刺不能伤其旺气,故忌刺人气旺盛之经脉.如《灵枢‧阴阳系日月》篇中就有具体的论述。以上均说明人气与天地阴阳气交变动相应,故针刺亦当因时之序而进行。

值得指出的是,古代医家在服药上也十分重视时间因素,有宜"平旦服"者,有"日三四,夜二服"者,有"早温肾阳,晚补脾气"而早晚异治者。故按时序投药,也是"因时制宜"的重要方面。

上一節 昼夜变动
与地同纪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