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世代居於不同地域的人群,由於水土性質、氣候條件不同,因而在起居、勞作、飲食、衣著等方面形成不同的生活習慣,而有體質的不同與抗病力強弱的差異。《素問‧異法乃宜論》中具體提出說:東方傍海,主春氣始生,其人多食魚鹽,魚生內熱,鹽凝血脈,形成"熱中"與"瘀血"體質,故其膚色黑而腠理疏鬆;西北高山草原之地,風沙之域,立秋氣多燥,人們陵山而居,不穿衣披毛布舖草席的生活,吃的是牛羊酥酪,長期與風沙搏斗,鍛煉成剛強的體質,腠理致密,故外邪不易侵入,但多七情內傷致病;北方嚴寒,應冬令閉藏之象,人們過著游牧乳食的生活,乳性甘涼,易致寒凝傷中而生滿病;南刀炎熱,應夏令養長之象,其地勢卑下霧露多,人們喜食酸味腐酵食品,酸性收斂,故令腠理致密而色亦,由於地下濕重,霧露生濕,濕熱蘊聚不散,則易內著筋脈而生攣痹;中央應土濕之令,受四方物質供給,食物雜又不喜勞動,致使體弱陽虛易傷於濕而成痿厥,且易感外邪而病寒熱。《素問‧五常政大論》云:"東南方,陽也,陽者其精降於下,故右熱而左溫。西北方,陰也,陰者,其精奉於上,故左寒而右涼,是以地有高下,氣有溫涼,高者氣寒,下者氣熱,故適寒涼者脹,之溫熱者瘡,……陰精所奉其人壽,陰精所降其人夭。"是說西北刀天氣寒涼,陰氣常在,陽氣固密,陰氣精氣不洩,故高壽,而東南方天氣溫熱,陽氣發洩,陰精陽氣外洩,故早逝。以上是從大範圍來說氣交變動對體質壽夭的影響。在小下範圍內,人的體質壽夭也是不同的。《素問‧五常政大論》云:"一州之氣,生化壽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勢使然也……高者其氣壽,下諸其氣夭,地之小大異也。小者小異,大者大異。"說明人群的體質壽夭不論在大小地域範圍內都存在差異,這種差異是因為在具體生活的特定環境中,不同的氣交變動對人群以長期影響,而人亦應之的結果。

上一節 與地同紀
因地異邪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