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饮食水谷在脏腑功能作用下所进行的运化、吸收、排泄,气血精津液等精微物质在脏腑功能作用下的化生与转化,以及人体的生长壮老已,都是人体的气化过程。气化作用可以把一种物质分解成多种物质,也可以把多种物质化合成一种物质,或把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或转运输布气、精、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以供给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宣泄排除人体生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于体外。总之,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内而循环、消化、吸收、生长发育,外而视、听、言、动,无一不是气化作用的表现。

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既是重要的气化作用,又是进行气化功能的基础。由于各个脏腑的生理特点不同,因而其气化作用和表现就各有差异。比如,心的气化,主要表现为对血的化生。《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姚止庵注曰:"食之所化,有清有浊。……浊化血,血有质。心得食气以为养,而血始生焉,故云浊气归心也。……"(《素问经注节解‧经脉别论》注)李挺《医学入门‧脏腑总论》说:心乃"气血所化生之本。"《灵枢‧决气篇》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就是指中焦受水谷之精微,上奉于心,再经过心的变化而来,始得成血,这也就是心对此的化生作用。肾为先天之本,立命之根,所以中医学常用肾气和肾的气化功能来说明人体生长发育的气化过程。《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肾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须颁白;七八肝气哀,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气衰,形体皆极;八八则腑发去。"《内经》征本篇中,还以七岁为一阶段逐段地论述了女子肾气的盛衰过程。可见,肾气的盛衰盈亏情况,乃是人体气化功能盛衰强弱的重要标志。肾的气化,除了反映于生长发育过程之外,还表现于肾气对水液的蒸腾、温化与开合的作用。它能使一部分水液变成尿液排出体外;使一部分水液重新敷布全身,维持正常的水液代谢。故《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卫气出于下焦"的说法。此外,肾的气化作用,还表现于肾藏精、精化气、气生精的相互资生转化作用。故《景岳全书,传忠录,下》说:"命门为化生之源",也就是指肾的气化与精气相互资生转化而言的。脾的气化主要表现为运化水谷精微,供给全身营养物质,以及运化水湿,维持人体正常水液代谢。肺的气化主要表现为对津液的宣发布散相对水液的通调作用。由于肺气的宣发,津液才得以薰肤,充身、泽毛。《灵枢‧决气篇》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薰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肺的气化作用。三焦的气化,主要表现为化气行水。此外,《素问‧灵兰秘舆论》所指出的"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宫,变化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其中的"化物"、"变化"、"气化"等提法,都是对其气化作用的概括。

气化为形、形化为气的形气转化运动,以及伴随发生的能量转化,包括气、精、血、津液等物质的生成、转化、利用和排泄的全过程。通过心、肝、脾、肺、肾和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等五脏六腑,受纳水谷,吸取精气,并将其转化为人体需要的营卫气血等各种物质,沿着经脉循行于金身,灌溉濡养肌体;同时通过下焦泌别浦浊,排泄糟粕和水液,这一切无一不是气化作用的结果。在气化作用下,味、形、精、气之间,可以相互资生和转化,在病理状态下,它们之间亦可互相损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可见,气、精、血、津液的相互资生、转化与调节,是各种营养物质在体内保持相对平衡,人体新陈代谢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

由上可见,气化过程广泛存在于人体各个部分和整个生命过程之中,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和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气化的失常势必对人体造成广泛的病理影响和病理损害。

expand_less